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周刊[暂停] > 第十一期
变味的教学评估就是劳民伤财
2008-05-13    李龙

字体大小:

  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一个普通的科员袁俏,居然劳驾到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副校长等6位校领导集体迎接,据说场面还相当隆重。身份如此悬殊,为何却能惊动到校领导?原因不言自明——在这一刻,她不是普通科员,而是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秘书。

  可别小看了教育评估专家组秘书这一角色,虽说没有评委手中生死攸关的投票权,但在总结评估材料时用词稍微变化一下,说不定就起着不同的效果。校领导们当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不敢有丝毫怠慢。

  校长们超乎热情地讨好一个女秘书,足以看出教学评估对一所高校是何等的重要。然而,稍稍了解高校教学评估过程的人就会明白,眼下的教学评估完全是以一套行政化的统一评判标准,僵化地评定高校的教学。而以一个缺乏科学的数量化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大学,既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又是对高校自主教学的粗暴干涉。更为严重的是,逼得高校频频作假来应付评估的教学评估,已经到了劳民伤财的害人地步。

  教学评估可以说是教育产业化的产物。当越来越多的高校忽视其教育公益性,而更多地关注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时,教育部为了纠偏,将高校拉回到公益轨道,所以出台了教学评估的规定。无可否认,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事实证明,教学评估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各个学校有针对性地造假,假试卷、假论文、假听课等泛滥成灾;一到评估时,整个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如临大敌,似乎进入了一个精神恐怖期,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准出错,全部的精力都拿来应付评估;有的学校为了保证顺利通过评估,干脆提前请评委来学校搞“预评估”,设备不到位的,马上拨专项资金购买,论文不够数量的,马上搞外交突击发文……在这种异化了的教学评估面前,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曾经挺身而出,炮轰高校评估的“三宗罪”:太多太滥,评估体系方法单一,评估造假。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高校也应按照专业化的差异而决定其不同的发展方向。但现在却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高校,并将高校的发展交到几个所谓的教育专家评委手中,这实际上是通过行政手段,将部门甚至是个人意志强加于高校的表现,结果必然导致教育的官僚化。事实上,高校的发展有其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这种不受外部干涉的机制才能推动高校的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

  其实,教育部也觉察到了当前变味的教学评估已经成了高校的一大负担,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的正常发展,所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曾表示,要给教学评估“减负”,并具体规定了“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期间不得抽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实验实习报告”。这本身就是个荒唐的规定,居然细化到了不得抽查教案和实验报告的地步,可想而知教学评估是个多么庞大的工程。现在既然喊出了为教学评估“减负”的口号,倒不如一步到位地取消,因为违背教育规律、劳民伤财的教学评估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如果再透视教学评估的背后,其折射的则是高校作为特殊性的公益社团组织缺乏自主权的弊端。如何归还大学“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本义,恐怕还得教育管理部门三思。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学评估:是“指挥棒”,还是“测量仪”?
· 港版“教学评估”:香港高校首轮质素核证将完成
· 王长乐:“六位校领导迎女秘书”说明什么
· 和谐高效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和“体系探索”
·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教质量如何评估
· 教育部:健全“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
· 教育部正在修订高校评估方案 专家谈评估之痛
· 卢荻秋:教学评估背后的“权力舞蹈”
· 评估组的虎皮有时比美貌更能唬人
· “秘书的面子”与“评估公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