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夏铸:开创民族教育工作新局面
2002-12-03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夏铸

字体大小: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五大以来5年工作,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次大会顺利实现了党的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一切都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信心百倍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深化,在国家大力扶持、内地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援下,通过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少数民族青少年和群众受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在各级各类学校就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已达1949万人,比1988年增长40%。教育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十五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投入,继续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设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专款39亿元,其中22亿元投向了西部及民族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助学金”向民族地区投入了1.3亿元;第四批世行项目投入2亿美元重点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国家通过扶持西部高校、中小学及内地西藏班和新疆班等项目,对民族教育投入的经费达50多亿元,通过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使民族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民族地区的“两基”成效显著。截至2001年底,全国民族自治地方69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已有358个县、(旗)市、区实现了“两基”目标,占民族自治地方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51%。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截至2001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已达95万人。“双语”教学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目前,全国共有1万多所民族中小学使用21种民族语言开展“双语”教学,接受教育的在校学生达600多万。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和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成效显著。民族教育立法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民族教育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绩最大的13年。今年,为进一步推动民族教育工作,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为深入贯彻国务院的《决定》,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在北京召开了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的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决定》的下发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必将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13年来民族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加快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实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进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做好新时期民族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民族教育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和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的光荣使命。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对推动西部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全面进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工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把“为人民服务”写在教育旗帜上
· 直辖契机:助重庆教育全面腾飞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