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北京形成特色民族教育模式
2002-12-06    记者 赵正元

字体大小:

  北京市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工作方针,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形成了有首都特色的民族教育模式。

  据了解,北京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杂居城市,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人在京工作、生活和学习。全市有5个民族乡、111个民族村、13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少数民族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针对北京的实际,北京市教委近年来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民族教育工作。

  建立实践基地,拓宽教育途径。北京市教委、市民委在中华民族博物馆建立了首家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利用博物馆民族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民族教育活动的场所。

  提供教育资料,创造教育条件。1984年,市教育部门和民族部门编写了《民族常识》读本;1999年,市教委投入30多万元,为各区县及部分学校配备了《中华各民族》录像带;2001年底,又投入30万元,为全市近2000所中小学每校配备了3万册的《民族知识读本》。

  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将北京西城、朝阳、怀柔3个区列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试点区县,通过试点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经验。西城区以少年宫民族团结基地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达200多个项目,辐射全区100所中小学的8万多名学生。全区30所学校与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少数民族学校结成姊妹校、友谊校,取得了较好效果。

  举办传统活动,形成民族特色。目前北京已经形成单数年举办民族小学、幼儿书画比赛,双数年举办民族幼儿园文艺汇演,五年举办一次全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定期举办中小学推铁环、珍珠球等单项体育赛事的传统。既加强了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又丰富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内容,也活跃了少数民族儿童少年的生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容县推进城乡公平教育
· 教育热点成高校先进性教育着力点
· 注重分类指导 体现和谐教育
· 支援山区教育 全国各地志愿者纷赴琼中县任教
· “以县为主”难解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饥渴”
· 宁波着力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 “内”“外”结合才是出路
· 教育博客的实践反思与未来展望
· 11项优 佛山成第二个广东省教育强市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