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虽然已建立,但记者在贵州、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区基层采访时发现,由于历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各地基层政府、教育部门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而当地的“吃饭财政”又无力对农村义务教育再投入,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仍然非常艰难。一些专家、基层政府和教育部门干部认为,这个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要发展,还需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基层教育负债累累
记者深入三省的一些州、县、乡、村等10多个基层政府、教育部门调查时发现,这些部门无一例外都有教育欠款,而且数额较大。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到去年底,“普九”、“两基”欠债高达1.9个亿,12个县市中,欠款上千万的有5个县;甘肃省靖远县“两基”达标、借债建校,历史欠债就有3600多万,2002年之前,拖欠教师工资1174万元。静宁县“普九”和“两基”欠债1300万元,还不包括村级欠债;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普九”欠债2900多万元。
甘肃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刘勐分析,教育欠款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按期完成“普九”达标任务,在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负债办教育,借款建学校”的办法形成了拖欠。二是配套资金形成债务。“九五”以来,国家组织实施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及一些社会捐资项目等,都需要地方配套资金或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由于地方财力较弱,各地只有借款、贷款,形成债务。三是有些全自筹投资工程项目,因投资来源保障不够,形成拖欠等。
——学校“负债经营”难走远
由于负债,西部一些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都面临冲击。由于一些学校拖欠款数额较大,致使施工单位和一些个体工头经常到教育局和学校门前讨要债务,严重影响了教育局或学校正常工作和教学秩序。债主们有的将教育局和学校告到法院,有的采取封校、封楼、封教室等过激行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不安定因素。甘肃省永昌县在“普九”达标中因拖欠工程款,县教育局在一年之内被法院传唤12次。宁夏同心县教育局也是官司缠身。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注入,农村教师缺口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校校舍破旧,危房多,教学设施设备老化、短缺,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到2007年两基达标,增加的初中生将是现在校生的一半,不仅校舍无法满足,教师缺口达1500人。甘肃省靖远县为了弥补教师不足,聘用教师1581人。今年5月,有20多个聘用教师因待遇问题找到县政府要求增加工资。静宁县用中央转移支付的500多万元进行标准化小学建设,每年只能翻修10所学校,全县444年中小学中仅160所是标准化小学。到去年底,全市中小学危房面积达5.7万平方米,非常危险的濒临倒塌的有63所,分布于20个乡镇。贵州黔南州代课老师近3000人,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受教育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仅小学毕业。教师待遇不仅低,住宿条件也相当简陋。记者在贵州省惠水县摆榜乡甲坝民族学校看到,教师宿舍是石头和泥沙砌的干石打垒房屋,推开房门,一股刺鼻难闻的潮湿气息迎面而来。1993年参加工作的赵寿光老师,正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收拾衣物,这里除了他还住着另两位老师,三个人合用一张办公桌。赵寿光有些无助的对记者说:“过去的住宿条件还要恼火些。”
——“吃饭财政”无法缓解教育饥渴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县、市财力薄弱,许多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够发教师工资,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贵州省望漠县去年财政收入2384万元,而教师一年工资支出就要6000多万元,每年还要还世行贷款390多万元。同心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张祝介绍说,年年都产生危房,有时一场大雨就造成了危房,特别是小的教学点上。全县有教学点101个,没有资金投入。“可没办法,房子不建,普九过不了。要建,新的债务又要产生。政府都签了责任书,这是个大麻烦事”。兴义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刚基介绍说,全市在职教师8000多名,每年发工资1亿元左右,而学校各种维护费每年需1.5亿元。去年全市财政收入5.2亿元,而能够用的只有2.5亿元,用于教育的已有1亿多元。“政府投入已经很多了,吃饭财政无法解决更多的投入。”
由于政府投入无法满足农村教育需求,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缺口最终还得靠老百姓来“填补”。记者在基层了解到,一些乡镇为了建校,强迫农民集资,引起村民强烈不满。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镇为了筹款修建西川村小学快要倒塌校舍,采取群众集资10万、教育部门拨10万、当地政府出10万的办法,强行要求西川村每个村民出资50元,并从退耕还林款中扣除,没有退耕款的也必须交钱。据了解,目前,有退耕还林款的村民已经按每人30元扣除,余下的20元,等下一年款到后再扣。
——国家加大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扶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广大西部农村基层、教育部门干部认为,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和投入体制对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目前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希望国家进一步给予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
一是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切实解决教育拖欠款问题。县级财政普遍比较困难,偿还教育欠款能力有限。特别是国定贫困县,多数县级财政每年的财政收入仅能维持职工工资或达到“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根本没有财力清还债务。建议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并允许地方结合实际,在每年中央安排地方转移支付资金中确定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教育系统拖欠款的问题,特别是“普九”达标欠账问题,以适当减轻县级财政偿还拖欠款负担。
二是建立农村教育长效投入体制。“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近年来无新拖欠现象。但是,各县(市)级财政,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地方财政除了仅能保住教师工资外,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再加上历史欠账的客观现实,农业税减免及“一费制”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旧账难还,新账不断,发展艰难。建议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以保证农村教育投入的稳固性。
三是扩大“两免一补”覆盖面,最好能够实现百分之百全免。今年国家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仅针对农村特困学生,而且名额有限,一般占贫困学生面的30%左右。但没有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的贫困生,贫困面貌与享受政策的差不多,导致他们不愿交费,最终给学校造成极大负担。建议中央加大支持力度,免掉所有农村贫困学生上学的一切费用。
四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待遇。“以县为主”后,各地受限于财政压力,不敢大批进公办教师。因为进一个教师,就意味着财政每年要多支出1万多元工资。而大量的教师缺编,教育部门只有向社会大量招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农村教师住宿条件普遍较差,工作环境艰苦。因此,为了确保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建议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入,不要仅仅以县为主,县以上的各级政府都应相应有所负担。同时,在师资队伍的培训和住宿条件上,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韩俊认为,国外的教育发展经验证明,教育的投入一定要优先于经济的增长,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农村义务教育更是政府的重点投入对象,一定要加大力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财政完全有能力承担得起义务教育的能力。韩俊说:“当各级政府都用父母之心来办教育的时候,我们所临的情况都可以一一得到解决。”(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