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曾湘泉:“惟高学历”现象是管理者无知的表现
2002-12-16    

字体大小:

  《华尔街日报》的招聘广告只有2%要求硕士,4%要求学士,其余竟没有学历要求。这与国内企事业单位招聘启事中动辄提出“硕士、博士”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刘畅 谭新鹏)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说,当前很多企业招聘、用人中通常要求高学历的做法,看似人才浪费,实际上是管理者无知的表现。

  曾湘泉是在今天召开的“2002国际人力资本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

  他研究美国《华尔街日报》上的部分招聘广告后发现,只有2%要求硕士,4%要求学士,其余竟没有学历要求。这与国内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启事中动辄提出“硕士、博士”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国内一家企业曾提出,应聘者必须有博士学位。而曾湘泉为其做了“工作分析”,发现这家企业的聘任岗位没有一个真的需要博士。

  曾湘泉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招聘前没有研究“人与工作的关系”。他说,目前,“雇用一个不恰当的人从事工作”的现象相当普遍。往前追溯,传统的干部身份管理没有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型,更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去甚远,常常造成“人和事不相匹配”。

  而启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必须从“工作分析”开始。作为一种受教育程度的认知,学历并不是不重要,但问题的关键是,招聘活动中提出学历、年龄要求,究竟与这些工作有什么关系。

  他说,现在,很多招聘单位要求“应聘者年龄须在35周岁以下”。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从干部身份管理的角度,回答往往是“人年轻,有活力”。但就需求而言,并无科学依据。曾湘泉曾目睹一家跨国公司招聘50岁甚至70岁的求职者,因为他们的阅历、经验、学识,符合工作要求。不做工作分析,简单限定求职者“必须是35周岁以下”,也是管理者无知的表现。

  曾湘泉说,缺乏科学分析,招聘、用人的“情绪化、随意性”,甚至要求“学历越高越好”,暴露出一些企业管理上的“粗放、低层次”。结果,有的用人单位抱怨博士、硕士、学士们表现出的工作能力“令人失望”;也有的企业,由于这种“管理无知”,从“明星企业”成为“流星企业”。

  曾湘泉指出,应该重视“知人善任”这四个字。其实国内企业不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意识,而缺乏工作分析、科学评价等管理制度、平台。将人事部改称人力资源部不是问题要害,导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是根本。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学历认证 一年查出假学历千余份
· "人才大集"上高学历人才求职遇冷
· 港澳台学历学位 四类证书不被承认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