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竞争导致市场失序 盗版频频监管难落实处 教辅市场亟待有效规范
“教辅教材代表和医药代表一样,会潜入学校,私下与教师直接沟通,进行‘地下交易’,无非就是说服教师为学生集体购买教辅材料,然后返还相应的报酬。”江苏某中学校长徐寅(化名)透露,他所在的城市,依附于书店和出版社的教辅教材代表相当活跃。“我们当地的新华书店里都是以中小学生的教辅材料为主打,真希望行政管理部门能严格市场监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辅市场将驶向何方?质量与口碑——如何坚守教辅读物的这两大生命线,关系着广大受教育群体的切身利益。
竞争加剧,如何避免市场失序
“教辅读物的出现,已经有20年的历史,从活页练习题开始,发展到装订成册、成书的参考资料,再到后来教辅期刊报纸开始问市。出现数量和质量上的混乱和恶性竞争。”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原副司长金毅泉回忆说,大约15年前,新闻出版总署收到了一封外国友人关于英语教辅书差错的来信,引起了新闻出版总署对教辅书籍质量的重视和审核。“当时,我们组织了很多专家,对12种刊物进行质量检查,结果令我们大吃一惊。”长年主持教育教辅类报刊审读工作的金毅泉说,全国教育教辅类报刊审读中心每年会对教辅类的30多种期刊和90多种报纸进行严格审读。审读范围之内的报刊质量有明显提高,审读范围以外的报刊质量就无法保证。“教辅读物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新进入教辅市场的出版社基本以压价的方式拓展市场,质量都是难以保证的。”金毅泉说。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民营书业发展研究中心的鲍红看来,虽然近年来教辅读物市场有了很大进步,形成了一些社会认可的品牌,但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下降,教辅市场已经饱和,竞争必定更加激烈。“各地出版集团凭借地方保护的力量加强垄断,通过各级目录主导当地系统征订市场,无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而部分民营公司则将商业手段运用到极致,通过向学校或教师返点让利促进销售,致使学校团购成为高码洋低折扣的重灾区。”鲍红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总编辑陈晨认为,教辅读物高定价,低折扣,利润空间过大,是教辅市场混乱的主要诱因,应从编写、出版、发行及选用环节进行规范。“可以通过限定教辅读物的价格范围,维护教材和教辅的知识产权,提高教辅出版的门槛,对资质要求进行规范,同时严格清理一批没有资质的出版单位或发行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