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记者相对而坐,来不及脱下工作服的廖平略显疲惫,因为之前他一直在实验室与工业部门专家一道为某型导弹提高突防性能进行测试论证。
平时,廖平不善言辞,可一谈起基于信息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他的思维异常灵活,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军委从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明确提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作为与武器装备‘零距离’接触的一名军代表,最紧迫最关键的就是立足本职着眼战场,推动战斗力生成的步伐快一些,快一些,再快一些。”
带着“感恩”去求学
记者:听说你博士研究生毕业时为自己立下过这样一句座右铭:既要忘记自己是博士,又要牢记自己是博士。能否谈谈当时的初衷?
廖平:我是2004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2006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当时军检验收系统博士还不多,容易受到大家关注,所以,我告诫自己,接受任务时,要忘记自己是博士,不能挑三拣四;开展具体工作时,要记住自己是博士,高学历更要有高标准。
坦率地讲,这些年我一直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感到身后随时有监督和期盼的目光。
记者:你读硕士研究生时是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为何后来读博士研究生时又改学专业方向截然不同的物理电子学专业?
廖平:1998年我研究生毕业分到军代室成为一名监造武器装备的军代表,当时国防和军队领域正在兴起一场以科技练兵为龙头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浪潮对军队的需求迫使我们不得不迅速拓展知识面。我用两年时间学习电子科技方面的知识,于2000年顺利考取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从此便与物理电子学结下不解之缘。
记者:许多人羡慕你在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就,这背后有何动力和秘诀?
廖平:我出生在川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了供我读书,两个哥哥初中未念完就去南方打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我十分珍惜,从中学生到博士生,我能处处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人间真情,我庆幸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直带着感恩去求学。求知的道路异常艰辛,尤其是后期,一边完成本职工作,一边做各种实验,专业跨度大,个中滋味和甘苦只有自己知道。我的博士生导师杨中海很理解我,说我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是为了学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