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老舍的文章,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常客”,也是各类教辅书的常选篇目。然而,面对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提供的一份教辅书选文目录,老舍之子、老舍作品的著作权人舒乙明确表示,这些选用了老舍作品的教辅书,没有一种取得过他的授权,更没有一种教辅书向他支付过稿酬。
有类似遭遇的,远非舒乙一人。据一项统计显示,某出版社出版的200多种教辅图书,涉及文字作品超万篇,涉及作者约4000人,多数作者未获得稿酬,并且其中1000多篇文字作品没有作者署名,很多外文作品的译文也没有译者署名。
日前,文著协总干事张洪波表示,针对作品被教辅大规模侵权问题,文著协将代表该机构的50至100名会员,于近期对相关出版社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还将向国家版权局提起行政诉讼。
教辅市场侵权严重
有业内人士估计,我国教辅图书市场规模为400亿元左右,约占图书零售市场的20%。这20%的市场份额,为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60%的利润。为了教辅图书这块“肥肉”,全国580家出版社中有90%在出教辅,而涉足教辅图书的民营出版机构,数量更为庞大。
然而,在书商、出版社赚得盆满钵盈的背后,却是众多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被“忽略”,被“无视”。
记者找到某出版社出版的《高二语文同步讲解与测试(上)》(人教统编版),其中选用的课外阅读文章20多篇,大都没有署名。如第12课《泪珠与珍珠》后选用了一篇名为《乡土情结》的散文,经查,这是作家柯灵的作品,而且选文对原文进行了大幅删改。第14课《漫话清高》选用培根的《论美》、第15课《巴尔扎克葬词》选用雨果的《伏尔泰》,均没有译者的署名。
在张洪波看来,这在教辅书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他说:“一般的书,是通过书店销售的,但教辅书不同。大部分教辅书通过发行公司的专有渠道进行销售,绕开了书店。我们到书店去找教辅书,根本找不全。也就是说,一般的著作权人,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被侵权了。”
对于少数发现作品被教辅侵权的著作权人来说,所能得到的补偿,往往只有千字100元的稿酬。相对于教辅图书的巨额利润,如此微薄的稿酬,未免显得寒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