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嘉宾呼吁教育应具有多重内涵 帮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美国加州校园传来的枪声,中国孩子不能承受的课业之重……不断发生的青春“蒙尘”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教育到底该赋予青年怎样的内涵?
4月6日上午,以“共同发展:教育的使命”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举行,22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学界、媒体青年领袖以及点评嘉宾聚会博鳌,展现重大问题上的青年视角。
教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教育应该是什么?嘉宾们用小题板做了精彩的提炼:“开放、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安全和健康”、“思维和启发”、“引导和示范”、“改变的力量”、“梦想”……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的个人理解是:教育就是你把所有学的东西都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把潜力释放出来,把一个人身上最优秀的本质通过教育提炼出来。
美国加州亚太裔事务委员会秘书长、教育委员马振翼说:“很多人认为教育是传授,但我觉得教育是一种启发。”他认为,就像爱因斯坦受骑单车的人启发想到光速、牛顿被苹果启发思考万有引力一样,好的教育要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和勇气,可以让一个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东西,想象以前不能想象的事情,完成以前自认为无法完成的事业。
“教育应该是示范和引导。”知名歌手张靓颖说:“从读小学之前的认知培养,到进入学校后的是非观念建立,到了高中、大学,一个孩子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世界的时候,教育就应该给他所需要的启发,少一些框架,多一些引导。”
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罐头加工厂”,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CEO林宇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中国教育。他是带着安全帽来参会的,想表达一种内心诉说:中国的教育让人缺乏安全感。
林宇说,所有孩子都用固定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承受着巨大压力,尤其是对没有背景的贫困地区孩子而言。“中国人有不同的梦,梦不一定要很高,每个孩子的梦想很可爱,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耀南,在创业起步时只有中专学历,后来通过努力自学大专、本科和EMBA。他说,在传统教育印象中,小时候家长、老师都会问我们长大以后要做什么,会告诉你实现梦想需要什么样途径、会得到什么样好处,但却没有教会我们,梦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样的品质,以及什么样的坚持和担当。
点评嘉宾、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谈到对高等教育的感受时说:“我每年都到高校去招收学生,但感到我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仍赶不上发展的需要。教育应当像嘉宾们所说,具有包容性、广泛性、批判性、还要一种安全感。教育是知识的传授、德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教育资源应实现最佳分配
“好的教育应该是资源的最佳分配。”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行业领导合伙人秦谊说:“北京、上海的学区房被炒得很高,而在中国很多乡村,孩子们要背着自己的小课桌去上学。教育资源的失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扭转和改变。”
让教育回归真诚,是微软公司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的观点。“现在社会很多的假大空,很多东西无法值得信任,新时期的教育体系有责任让我们变得更真实,把最真的东西开发出来。”
郑耀南说,如今的社会资源不停地向高等教育倾斜,但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职业教育,培养更多职业人才能够让广大民众受益。
芮成钢十分赞同郑耀南的说法:“德国只有30%—35%的高中毕业生读大学,65%念职业高中,这也是为何今天欧债危机中德国成为经济最坚挺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