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聚焦: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
本报北京6月20日讯(记者 张东)“铃铃铃……”上午10点04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伴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拉开序幕。
今天,中国首次将中学物理课的讲台搬上了太空,形成天宫一号与教学课堂的有效对接,实现了宇航员“老师”与全国学生的实验互动,让茁壮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了解太空的奥秘。
航天员“高难度”表演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上午10时11分,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的画面信号传进地面课堂,全场师生的掌声热烈响起,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的“老师”王亚平和神舟十号的指令长聂海胜、航天员张晓光向全国师生挥手问好。
“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王亚平邀请聂海胜客串表演高难度动作。聂海胜盘腿坐起,给同学们展示“悬空打坐”。随后,王亚平伸出食指,用她的“大力神功”使聂海胜颠倒翻转。顿时,笑声和掌声充斥着天地课堂。
地面上测物体质量的方法在太空中还好用吗?
有趣的失重表演后,王亚平向同学们抛出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们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
现场学生将手臂高高举起,都希望与航天员“老师”交流自己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天平来测物体的质量。”
“在家时,我用电子秤测量自己的体重。如果要测大物体的时候,可以用‘曹冲称象’这种办法。”
听到“曹冲称象”4个字时,王亚平认真的表情化成了笑容,对同学们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回答也频频点头。
这时,王亚平又问同学们:“在地面上的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在太空中还好用吗?”
聂海胜将装有两根弹簧的物理实验教具交给了王亚平,“摄像师”张晓光将镜头慢慢推近教具。与此同时,地面课堂教师也展示着同样的教具。
对比之下,王亚平的教具中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却停留在统一水平线,无法显示出两个物体质量的差别。
“那么在太空中,我们航天员想要知道自己胖了还是瘦了该怎么办呢?”通过这个物理对比小实验,王亚平开始向同学们介绍太空中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质量测量仪(图一)。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清楚质量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指令长聂海胜亲自演示了这个装置测量体重的全过程。
关于质量测量仪的原理,王亚平也做出了解释:“其实就是我们学过的牛顿第二定律,物理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如果我们想办法测出力和加速度,就可以算出物体的质量了。”
对太空舱装置的演示和讲解,让同学们恍然大悟:物理课本上的牛顿第二定律也可以这么应用。
推荐内容>>中国首次太空授课6000万师生收看 五个实验很精彩
推荐内容>>直击: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举行(图片报道)
推荐内容>>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推荐内容>>致全国中小学生:聆听"天籁"之音 放飞科学梦想
推荐内容>>教育部组织收看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推荐内容>>神舟十号航天员10时太空授课 学生将有机会天地对话
推荐内容>>6月20日上午十点 神舟十号航天员将在太空讲课
推荐内容>>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一百分没那么重要
推荐专题>>中国载人航天再出发 “神十”追“天宫”
推荐内容>>太空授课将成全民科普 专栏>>太空授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