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90%以上的幼儿园是民办的,公办幼儿园不到10%。所谓民办幼儿园,其实大多是未注册、没户口、办学条件和质量都不达标的“黑”幼儿园。在山东省青州市的一个村子,17个孩子挤在一个家庭作坊式幼儿园里,令人对他们的安全深感不安。许多地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食宿条件、教师数量、整体素质等都存在突出问题。
更令人忧虑的是校车。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校车事故,大多祸起民办幼儿园。2012年底江西贵溪发生的校车事故至今令人心痛,一辆7座面包车载着15个孩子和1名教师翻进水塘,造成11名儿童不幸遇难。涉事的“春蕾幼儿园”多年来一直无证经营,是典型的“黑” 幼儿园。贵溪教育局负责人透露,像这样未经审批、无证经营的乡镇“黑”幼儿园在贵溪至少还有20多所。
既然这些民办的农村幼儿园条件不达标,安全隐患大,为什么没有被整治、查处、取缔,反而多年一直“黑”着、而且成了农村学前教育的“主力军”?根本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托儿所少得可怜,而许多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需要托管、保育,对学前教育需求旺盛。地方政府在难以解决农村入托难的情况下,对大批“黑”幼儿园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然生长、自生自灭”。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许多山村远离乡镇中心。由于不能住宿,面对离家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山村孩子和家长只能望而却步。宁夏教育厅一位负责人坦陈,“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农村的学前教育尤其是难点。”从资源总量到办园质量,从师资数量到投入力量,农村学前教育仍然处于严重不足甚至“饥渴”的状态。
为什么农村学前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症结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轻视、漠视、忽视。在一些地方官员眼里,学前教育是“娃娃的事”、是“小不点儿”的事,投了钱也显不出明显政绩。与这种错误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把学前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强调:“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是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联合国儿童问题特别会议指出: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比全球儿童的未来更紧迫、更具代表性。
虽然国务院对发展学前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虽然许多地方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但是,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困境形势依然严峻,加大投入的任务依然艰巨,决不可等闲视之。农村幼儿园,还要“黑”多久?百姓渴望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课题中获得答案。(袁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