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课改实验带来全新变化
2002-01-16    

字体大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示范阶段,全国38个县市成为先行实验地区。为了解课程改革在实验区的实施状况,日前,教育部组织了评估小组,对实验区启动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抽查评估。在实验区记者看到——

  “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使学校、教师、学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下一代真正会成为有希望的一代。”这是厦门市初等教育教研室副主任杜振标在谈到新课程改革时的感叹。

  在厦门市和长沙市开福区,记者看到,来自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力领导和政策保障,来自教研和科研部门的业务研究和指导,对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及实验校的校长和教师的各种类型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使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观念的转变已经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程改革给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教育观念转变大

  厦门市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委主任邓渊源在谈到课改时说,新的教材以其深刻的内涵及崭新的呈现方式普遍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欢迎,而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也正使课堂逐渐焕发出生命活力。尽管实验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实践已经使我们增强了信心,坚定了改革的方向。

  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实验区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建章立制、组织和领导保障、科学的方案和合理的工作计划、各种层次的培训工作、经费的保障等等。为了克服忙乱现象,厦门市理出了课改实验的10大任务,即师资培训,教学实施,评价改革,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教育科研,验证和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形成家长、社区支持系统,成果经验的展现与推广。在工作中他们坚持了“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思路,培训被放到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

  在长沙市开福区,为了保证实验工作顺利开展,在秋季开学初,调整了10多所学校的领导班子,优化了管理队伍。在实验学校专门设立了教科室,负责课改工作。为课改作师资准备,面向社会招聘了普遍短缺的英语、艺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的30名专业教师,并且按照“自主申报、择优选聘、以校为本、全区调配”的原则,使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实验,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也为下一步推广积累成功经验。同时,此举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开福区主管教育的副区长李豪介绍说,许多家长支持课改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能力强、有责任心的骨干教师。

  为把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实验区都开展了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强教科研,并以课题带动的形式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厦门市建立了课程改革基地校,以起到它们在课程实验过程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全市建立了三级教研网络,即以市级教研室牵头的全市性教研、重点校和基地校为核心的片区教研以及学校教研。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集体备课、不同课型的研讨、大型的示范课、沙龙式的教研活动、对评价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等,制定课堂教学的评估方案等许多有效的方式,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

  家长与课改同行

  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学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宣传,有的还采取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在厦师二附小还开展了“家长与课改同行”的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

  在厦门市召开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座谈会上,记者感到,家长对新课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家长与新课程改革已经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一位家长介绍说,有一次学校发了一个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道题是你最喜欢哪一门课,孩子说都喜欢,他说,作为家长他觉得孩子对每一门课都有兴趣要比孩子每门课都考100分重要,他认为这是课改以后发生的变化使然。一位家长说,作为家长他已经感到来自孩子的变化,动手制作、小组学习、综合实践课等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也懂得了方法,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合作精神。一位家长激动地说,一开学,看到孩子的课本就眼前一亮,与以往的课本相比变化很大,印刷很漂亮,图文并茂。同时,课堂已经不是被动式的传授了,评价也与以前的不同了,除了卷面分还有课堂分、表现分等等,这样可以让家长更充分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除了肯定,家长们也有担心,最大的担心就是课程改了,中考、高考改不改。有一位家长说,如果考试不改,那我们的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中会吃亏。许多家长还担心,目前的教学要求会降低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说写字,一位孩子的外婆认为,目前学校对孩子的写字要求不够,作为中国人怎么能不写好中国字,所以每天回家都要求孩子写半个小时的字。

  一方面,课改加强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另一方面,课改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有的家长认为,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去协助准备,这样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家长的参与度怎样才是合适的,也是许多家长提出的问题。

  教师有压力更有动力

  在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座谈会上,教师们谈的最多的是课改以后,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已不适应课改的需求,所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某校初中一年级历史老师说,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图书馆、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备课量大了,工作压力大了,几乎是所有参加座谈教师的共同感受。但教师们同时也谈到,虽然比以前累,但却感觉比以前的上课方式更有创造性,新课程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提供了平台。同时,老师们也有困惑,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相应的评价,往往使他们无所适从。一位地理教师说,现在的课堂要求学生自主、开放,但是,在收和放之间如何把握,却掌握不好。她举例说,在学人口一课时,她采取了小组辩论的方式,对人口多和少的利弊进行正反两方的辩论,一方说人口少可以节约资源,另一方却说人多力量大,比如说打仗,5个人打1个人就是打得赢。这位教师觉得,类似的辩论有时会演变成像是不择语言的吵架,她不知该如何引导类似的课堂。还有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说,在她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为了说的话能够被注意,会爬到桌子上面,这在以前的课堂上都是没有的。

  课程资源及教师辅导用书缺乏,使他们觉得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因为大多数教师都要同时带几个班的课,周课时排得很满,有的还担任班主任,去查阅更多资料的时间确实难以保证,这样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所以,教师用书的配套跟进十分必要。

  教师处在课改最前线,他们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教师们在对课改充满信心、以极大热情投入的同时,他们的担心和困惑也正是实验的意义所在,比如实验室等办学条件的缺乏与新课程要求的矛盾,大班额与学生自主式教学的矛盾,担心基础知识的缺失与教材体系的不尽完善等等。同时,教师们创造性的工作,为新课程的更加完善和丰富提供了经验、方法和内容。

  学生,我们喜欢这样的课堂

  在厦门和长沙市开福区,在有中小学生参加的座谈会上,一年级学生座谈会气氛十分热烈。每当提出一个问题,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在谈到是不是喜欢上小学时,回答是异口同声的喜欢,那种生动活泼的精神面貌应是课堂的一种写照。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则认为,现在的课堂与以往相比,让他们自己说话和思考的机会更多了,小组学习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方法与以前不同,学的内容则离自己的生活更近了,学起来也更有兴趣了。如果选择,他们宁愿选择现在的课堂。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
·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 关注课程改革 处理好七个关系
· 广东领先新一轮课程改革
· 看晚会成了小学生的作业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 老师不会教了怎么办
· 福建整体推进“课改”工作
· 北京“课改”紧锣密鼓抓培训
· 课程要改 考试更要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