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中国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疗未受重视 从业人少
2011-10-17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14岁的少年小宣(化名)已经辍学两年,原因并非家庭经济困难,而是每当他走进学校大门,便会出现胸闷、恶心、气短的不适症状,但只要不上学,小宣便会自动恢复健康。

  这种现象使得小宣无法正常上学,父母无奈将他带到医院进行全身检查,但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成人精神科医生也未能对此作出诊断。

  “这就像大学教授不一定掌握教育学龄前儿童或小学生的方法与技巧一样,成人精神科专家未必完全掌握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因为术业有专攻。”北京市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分析,“小宣的症状属于典型的厌学症,这是青少年情绪障碍的一种,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10月10日是第二十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临床心理学专家表示,相对成年人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未成年人的心理、精神健康问题没有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

  据了解,我国精神疾病领域的从业医生不足两万人,即平均6万多个中国人才拥有1名心理医生,这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更糟糕的是,在这两万名医生中,专门从事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疗的,估计也就只有200多人。”刘华清说。

  关于未成年人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数、比率,目前尚没有较为权威的数据,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说,单就该院来看,每年未成年人入院比率约占全院患者的5%。

  精神疾病专家表示,医学界一般将精神疾病的诱因归纳为三大类: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遗传对于精神疾病的影响。精神病专家发现,不同的人在遭受同样的挫折后,心理与精神上所受的创伤并不一致。家族有精神疾病发病史的青少年,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社会环境因素在当今社会尤为突出。9岁的芳芳(化名)在北京远郊出生,出生后5个月母亲就离开她外出打工,将其交给12岁的姐姐照看。在芳芳上小学后,母亲对其管教过于严厉,经常责备芳芳,使得芳芳不愿上学,经常逃课。

  “这是典型的分离创伤症状。”精神科专家分析说,“芳芳在哺乳期就与生母分离,未能得到很好的照料,这就给她造成了分离创伤。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

  未成年人出现精神疾病的原因是复杂的,一般情况下,是生物因素与社会环境以及心理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导致病症的形成。

  “我接触过两个非常典型的病例,两个孩子都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就是高功能孤独症。他们虽然可以使用语言,但是不能和他人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刘华清在为他们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母亲都曾患有产后抑郁症,母亲在怀孕以及哺乳期间出现抑郁症状,对孩子的精神健康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两个病例就是遗传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特别是家庭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精神疾病专家强调,家庭,特别是父母对于未成年人心理、精神健康状况的影响相当巨大。“父母不是天生就能当得好的。”刘华清说,“父母想要孩子健康,首先自己的身心要健康。”

  医学实验证明,母亲怀孕期间的精神状况会直接影响婴儿的发育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如果母亲出现过大的情绪波动,很可能导致婴儿出生后心智不健全。此外,儿童心理医生建议,在孩子6岁以前,父母应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指责与批评,应以鼓励为主,与孩子平等交流,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更不能对孩子施加暴力。

  儿童精神疾病专家认为,未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我们真的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注未成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刘华清呼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手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十百千万工程”启动
· 专家呼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导防止极端犯罪
· 北师大副校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引起关注
· 用心解读成长的烦恼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孩子情绪坏家长有责任
· 17岁疯狂少年连杀9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 "潜力生"生存调查:问题少年背后都有问题家庭
· 中小学生5类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需心理测评机制
·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患病率超过国际均值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