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教育信息化 > 高教信息化
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002-07-12    姚利民等

字体大小:

  【摘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重大发展。本文从教育思想、教学走向、学科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办学模式等方面勾勒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大致发展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

  20世80年代,美国APPLE公司成立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同多种信息媒体相结合,并首次推出了MACHITOSH系统机,标志着早期多媒体技术的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场革命。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不仅具有计算机所固有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功能,还采用了图形窗口、交互界面、语音识别和触摸屏等先进方式,使计算机不仅具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并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表达信息,与人类交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电子图书室、多媒体教学管理等的蓬勃发展。此外,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以因特网(INTERNET)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构成了现代技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与教育更是结下不解之缘:美国在1998年公布了INTERNET计划,宣布要使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家庭和每一个美国公民都能享受INTERNET带来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英国政府建议成立网上工业大学,并推出“全国学习网”,目标是到2002年使英国3.2万所中小学全部进入因特网;我国教育部1999年推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校园网的构建提到日程上来,2000年4月中国基础教育网正式开通,同年10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目标是在未来的5-10年内使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能与网络联通,到2005年使所有大学和一千所中小学上网。

  “多媒体”与“网络”的联姻促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产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质的区别。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冲击了机器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形式的教学。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推进。

二、教育思想的转变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可以看做是同义词,都是指人们对于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认识。教育思想一般是较深层次的认识,是经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形成的比较系统的稳定的思想体系。教育思想一般包括教育本质观、教育功能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教育发展观等等,而这些方面的思想认识往往又是相互联系、很难截然分开的。现在各大学讨论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教育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教育发展观方面。

  (一)教育价值观的发展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与教育之间的价值关系,而不是教育本身。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知识的传递,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对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知识的传递与创新,并为社会提供服务。自从18世纪起,以工业化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复制范式”(Replicate Paradigm)就进入大学并逐渐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复制范式”是一种史无前例的认识方式,这种方式使“复制的精确程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第一次成为衡量生产效率的根本标准,进而成为人类价值观念的基本准则。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学习的价值评价也运用到这种标准,使得“复制”的效率和精确程度成为衡量教育或学校的最高法则。不可否认,这种“复制范式”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确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在当今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它已成为阻碍大学前进的一个关键因素。时下许多大学在考虑如何运用现代技术问题,殊不知,在承袭工业化时代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所制订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工业化时代的烙印,我们显然不能再将“复制范式”作为现代大学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生产力的内部因素而不仅仅是外部因素,正如国家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所讲的“工业经济中衡量生产力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能源等要素,把知识技术看做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被纳入生产函数之列”。这就意味着部分知识本身就能增殖,而不必转化为劳动力或生产工具。以传递和创造知识、科技为主要责任的高等教育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服务性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而且在经济上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因此,从教育功能的价值判断的角度来看,应当把片面的唯社会价值观或唯主体价值观转变为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发展。

  (二)教育质量观的转变

  教育质量观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在理论上,它所依据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而在实际上,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与人才观密切联系的。由于人才观的不同,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可能差异很大。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以知识的多寡及深浅为主要的质量标准,甚至是惟一标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教育质量观肯定是不适宜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走进教育过程,不仅是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还作为一种社会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的发展,因而引发了迅猛发展的世界性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社会,培养大学生使之适应“数字化生存”乃是当务之急。正如鲁洁教授在《网络社会·人·教育》一文中所说的,这种人才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主动把握网络中的各种符号,能在网络上进行符号交流和创造,从而成为网络时代的主体,而不是失落主体性的电脑奴隶。在此,教育质量的评价显然不能以学生“复制”了多少知识来衡量,当然也不能单纯把学生所获得的某种能力加以指标化而成为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应将传统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大学应把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培养高科技与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略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定位问题
· 论网络高等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本土化:国际高教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 美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研究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 教育论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