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替考“产业”水有多深
2014-06-10    新华网-新京报

字体大小:

  小明听说,今年高考开始之前,山东18名高考替考枪手被济南警方成功“狙击”。这起跨省替考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根据经验可知,这18名枪手绝不是这条替考产业链的全部。

  高考是布防最严密的考试,但替考案为何总是层出不穷?小明认为,背后最大的推动力不是个别枪手的贪欲或被替考者的侥幸心理,而是替考产业链的发达。

  摆事实

  结合近年曝光的几起典型替考案和媒体的暗访、调查,大约能看出替考产业链的特征。

  一、层层抽成。

  最受关注的枪手其实在产业链末端。比如,据南方周末报道,2012年的行情是:“要将一个替考平安送入考场,雇主最少都需要付出10万元。其中,中介要抽成约两万元,考场当地的监考方拿到约两万元,五万元左右都得用于打通招办里的人,而‘枪手’仅拿到一万左右。”

  二、号称“绝对安全”。

  招募枪手的中间人敢向枪手打包票:“绝对安全”“零风险”。铺路的不仅是钱,类似的说辞很常见:“有个家长是教育局高招办的,一切都安排好了,所以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业内有“软考”“硬考”之说,软考是指将长相相似的考生和“枪手”相片进行PS处理制作证件便好,这个过程需得到公安系统人员的帮助。而“硬考”就更彪悍了,枪手拿着雇主的身份证和准考证直接进场替考,监考审核环节的重重门槛早已层层打通。“甚至男替女都可以。”“管理监控录像的老师,会让摄像头定在该拍的地方。”指纹也不会妨碍替考产业,“不过是多走个过场而已”。

  三、官员频涉案。

  “绝对安全”不都是吹的,历年曝光的替考案,总有大批公职人员涉案,其中最多的来自公安、教育系统,尤其是这两系统中的户籍科和招生办。

  2012年天水替考案案发后,甘肃、山东两地公安、教育等系统近50人被依法逮捕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007年河南郸城替考案,包括郸城县教体局局长、招生办主任等10多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007年安徽砀山高考舞弊案,砀山县教育局招办的主任、副主任都被卷入,负责提供真实的准考证;两个基层派出所负责人负责办假户口、假身份证;还有一名医生,负责让替考学生体检过关。

  讲道理

  法网恢恢,这些号称“绝对安全”的替考产业链当然没有那么安全。但看上面这些案子,我们还是可以明显感知到,替考产业链水真深。因此打击替考,抓获枪手只是个开头,必须深挖幕后的大鱼。

  权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公安、教育系统人员涉水之普遍,更加值得警惕。

  当然,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对于替考的“需求者”来说,更是不能放过。

  下结论

  无论人们现在关于高考的重要性有怎样的争论,其“全国第一考”的地位一时难以动摇。因此高考的公平性,会影响到人们对社会整体公平性的认知。小明老话重提,再次呼吁:尽快完善监督机制,斩断在替考产业链中呼风唤雨的权力之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首例组织考试作弊案宣判 被告获刑8个月
· 北京:替考国家自学考试 考生、替考者被判有罪
· 教育部回应江西替考:查实将严厉打击
· 京首例考研替考入刑案公诉 "两证"照片不符引怀疑
· 中国留美学生雇人替考被遣返 首名认罪学生获刑
· 人民日报评江西替考舞弊事件:守护好高考公平
· 江西:高校在校学生替人高考将被开除学籍
· 福建中招学校组织替考 现义务教育控辍难题
· 2008年成人高考10月11-12日举行 多措施防替考
· 江西高考替考案23人涉职务犯罪被查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