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至2004年间,农村成人学校共培训农民3.6亿人次,年均7271万人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积极培养农民技术骨干。截至2004年,参加培训的农民2300万人,有近1000万人获得相应证书,成为当地科技致富的典型。
2004年,教育、农业、劳动等部门联合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由财政资金给予补贴,依托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当年培训农民250万人,转移220万人。
让农民富足的希望之火燎原 本报记者 赵秀红
51岁的李有才是河南博爱县职业中专校长,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几年前他还在为农村职教的滑坡感到忧心,2001年,李有才在学校开办了全省第一家“120”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如今,热线已经成了乡亲们科技致富的好帮手,而让李有才感到更高兴的是,政府这几年把职业教育摆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就在前不久,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提出:今后5年,中央将投入100亿元用于职业教育。这让李有才感到非常振奋,“我一向认为,农村职教一定要服务‘三农’,现在趁着好形势,更应该大干一场了!”
年均七千万人次的农民走进成人校,长了致富本领
走进江苏省丹阳开发区石潭村,一个拥有100间平房的养鸡场格外引人注目:一排排整齐干净的鸡舍,一方占地5亩的水塘,一片郁郁葱葱的意杨林,意杨林下的大豆已经是果实累累……这就是丹阳开发区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眭红花的“个个大”养鸡场。
谈起从原来几百元资金的家庭饲养逐步扩大到如今具有几十万元规模的养鸡场的致富经历,眭红花总是感慨地说:“是成人教育中心学校让我掌握了养鸡技术,为我架起了致富的金桥。”
像眭红花一样,从2000年至2004年间,中国有3.6亿人次的农民从农村成人学校毕业,依靠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上播下致富的火种。
据中国最近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显示,中国政府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单位的技术力量,以及各类农民技术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咨询和示范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2000年至2004年间,农村成人学校共培训农民3.6亿人次,年均7271万人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积极培养农民技术骨干。截至2004年,参加培训的农民2300万人,有近1000万人获得相应证书,成为当地致富的典型。
转移培训让几千万富余农民大胆跳出“农”门,厚了家底子
河南南部有个革命老区新县,该县农民“走出国门打洋工”的故事吸引了很多人。该县以新县职业高中为依托,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举办了种植养殖、机械修理等不同种类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学员毕业后到日本种菜,到新加坡养鱼,到韩国装配汽车。目前,全县在埃及、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劳务的有3000多人,年创汇1500多万美元,是全县年财政收入的2.5倍。
这样的好消息也从全国各地接踵而至。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培训后转移82万人,培训产生的直接增收为6.1亿元,全区农民人均收入因此增收17.4元;四川省去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13万人次,转移149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74亿元,是地方财政收入的1.4倍。据统计,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936元,其中劳务收入570元,占到20%。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还将有2.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因此,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也是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头戏”。2003年,中央六部门制定了《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在岗农民工培训的目标和任务;2004年,教育、农业、劳动等部门联合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由财政资金给予补贴,依托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当年培训农民250万人,转移220万人。据农业部的统计,教育系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的任务超过30%;教育部组织实施了“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2004年仅教育系统的职业和成人学校就培训农村劳动力3198万人次,其中15天以上的技能培训1580万人次。
多管齐下因地制宜,为农村成人教育保驾护航
2002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关于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意见》,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
全国各地也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民教育和培训项目。陕西省通过实施“一网两工程”——建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网络体系、实施职业教育强县富民工程和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培训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目前已经确定了41个实验县。去年冬季至今年6月,全省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103万人次,输出44.8万人。
努力加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职成教育网络。近年来,江苏、浙江、云南等省份制定了省级、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和评估工作,创建了一大批为农服务能力强的示范学校。2004年全国乡镇总数有38028个,乡镇成人学校有27096个,全国乡镇成校办学面占乡镇总数的71.3%。各地通过整合资源、增加投入、调整布局、引入社会资金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基础。
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001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安排3亿元国债项目资金,支持西部农村186个扶贫重点开发县的职业学校建设,并安排专项资金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教育部和财政部把职教专项经费基本安排在中西部农村,约50%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迎接挑战,继往开来,迈出坚实的新一步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目标:“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中国政府将在今后几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明确农村成人教育的规划目标。今后5年,力争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每年达到1.5亿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年培训达到2000万人次,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和农村党员普遍接受不同形式的培训,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要在地方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发挥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的优势,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合力,进一步健全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乡镇和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农村普通中小学共同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
增加对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投入,改善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各地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经费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在安排农业基础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多渠道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分级负担、地方为主,政府补助、用工单位安排、个人承担相结合解决经费的机制。
中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于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要实现上述目标,仍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90年代后期,随着扫盲工作目标的实现,不少地方农村成人教育地位被削弱;很多地方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发展陷入困境,成人教育资源流失严重;教师队伍编制减少,等等。
要直面诸多发展难题,构建与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就需要中国的教育、农业、科研等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重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国际视野】
美国农村职校的课程设置
美国的公立高中89%为综合高中,其中有的开设职业教育的专业或课程。其余11%又分为地方职业学校(半工半读)和全日制职业高中,数量大约各一半。据2002年的一份对城市、近郊和农村职业学校开设专业的调查发现:农村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种类较少,变化也小,这一方面反映了这类学校平均学生人数少(437人,城区职业学校平均1120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城市不同。
1999年,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曾选定最流行的6大行业中28种不需要学士以上学位的典型专业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在综合高中里有67%的学校开设28种专业中的至少1种。有的只开设某门课程而不是整个专业,有的综合高中让学生到地方职业学校修职业教育学分。1998年有91%的高中毕业生取得了不同的职业教育学分。对于农村职业学校开设专业与城市职业学校的不同,调查还显示了以下几点:
1.农村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数量少,平均为3.7种,而城市学校为4.8种。
2.农村职业学校普遍开设少的专业有技术类(5个中的4个)、服务业、健康和生命学科、销售、助理/餐馆、食品管理。与城市学校开设一样多的是会计/簿记、管理助理/秘书。比城市学校开设多的是焊接、农业科学。这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市场需要,特别是农业科学发展的需要。(王文槿)
澳大利亚职教与培训的特点
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
澳大利亚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构有三类:一类是公立的。即由联邦或州举办,如各类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移民教育服务和农业学校等。第二类是社团性的。如社区成人教育中心及团体间具有技术共享性质的双边或多边培训合作。第三种是私立和企业内的培训机构。这三类机构中,公立校占主导地位,其他两类只作补充。
由于全国人口70%分布在10个主要城市,职业教育与培训任务实际上主要由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学院来完成。澳大利亚全国TAFE学院有270余所,都具一定规模。TAFE就成了澳州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代名词。
TAFE模式的主要特点
1.课程设置覆盖面广,适应社会各行业需要。
2.注重四个环节:高标准聘用和培养教师,配备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考核以能力达标为基础;与工业界紧密合作(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保证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教育机构多功能,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各学历层次之间的衔接,满足个人才华发展、技能不断提高的需要。
企业培训的实施办法
企业培训的实施大体上是这样的:企业提出培训的需求和目标;TAEF派人与企业内专职培训教师共同研讨、制定培训项目书,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取、考核与评估、时间、场地、费用等,经公司认可后,由TAFE照此实施。有时,这一过程不是通过协商,而是由企业采取招标方式进行的。这就需要TAFE学院凭着商业的眼光去投标,在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上竞争。(杨施)
南非多种法规保障职教发展
南非以立法的形式,推进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开发,以满足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南非先后颁布、实施了资格认证法、技能开发法、技能开发征税法,规范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资格认证法规定,建立全国资格认证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职业资格登记,保证其高质量,并制定全国统一资格认证标准。
技能开发法旨在改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规定了全国性的职业资格认定规则,规定了支持知识和技能培养计划的征税体系;要求各种机构,包括国家的、部门的、单位的机构,都要实施技能开发战略。
技能开发征税法规定,强制性征收职业教育和培训基金,征税从2000年4月开始,征税额为每个雇员薪金的1%。据南非劳工部官员介绍,该基金由税收部门代收,征收额的20%用于全国,80%拨给各行业的培训机构,80%中的10%作为各行业培训机构的行政管理费用,其他拨给雇员单位,用于职业技能培训。(毛健)
链接 中国政府的承诺
到2015年,各种形式的成人技术培训每年达到2亿人次以上,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一两项实用生产技术,农村地区90%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要接受半年到一年的职业培训,建立健全对城镇在职人员、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众多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建立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网络。到2015年,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每年达到2.4亿人次左右,逐步形成以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初步建立起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摘自《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
发展职教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今后几年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实施四个工程,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其中三个工程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较低,现有农村劳动力4.8亿人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5%,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9.1%。要通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力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要从目前的年培训7271万人次逐步达到2010年的上亿人次。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和农村党员普遍受到不同形式的培训,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要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等工程。
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国务院《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我国现有进城农民工1.2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5%,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4%,受过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占18.5%。到2020年,我国预计还将有2.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要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
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各地行动】
让农村致富带头人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 新疆1.8万村干部接受技术培训
带着兴奋的心情,阿依古丽今天走进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农广校的课堂,她将在这里接受为期两年的职业技术教育。阿依古丽是阜康市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副主任,她告诉记者,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没有农村职业技术,在农村是没办法开展工作的,也无法带动农民致富。“我将珍惜这样的机会,真正掌握几门实用技术,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她对记者说。
同阿依古丽一样,截至目前,新疆全区共有6359名村干部走进各地的农广校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农村致富带头人职业技能水平,自治区组织部、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农业厅日前联合开展了农村村干部培训工作。计划从2005年起,每年组织6000名在职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职业技术和学历教育培训,力争3年培训1.8万名村干部,从整体上改善和优化自治区村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
据了解,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全自治区共招收了6359名学员。这些培训班共开设有现代乡村管理、农学、畜牧兽医等与农村、农业结合紧密的12个专业。自治区希望通过这样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村干部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成为农村学科技、用科技的宣传者、实践者、组织者和示范者。(蒋夫尔)
青海发放700万元“培训券” 5000名农村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接受技能培训
青海省日前作出决定,从今年起开展对全省农村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工作。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农村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稳定转移到非农产业。为此,青海今年将首先发放700万元职业技能“培训券”。
首次试点工作确定在青海省海东地区的民和、乐都、互助、平安和西宁市的大通、湟中等六县开展。根据规定,培训对象为本人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二、三产业从业的愿望,试点县的16岁至22岁的农村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培训期限分一年制和半年制两类,实行全日制培训。今年培训试点工作中,将有5千名回乡青年受益。
农村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由省级财政补助与学员自筹的方式解决,补助资金纳入省级财政预算,采用发放“培训券”方式补贴,主要用于受训学员学费、职业技能鉴定费、住宿费的补助。一年制学员每人补助2000元,半年制学员每人补助1000元。
“培训券”实行实名制,学员持培训券和录取通知书报到。“培训券”补助资金分两批拨付,在学员注册后先给培训承担单位拨付补助资金的50%,在实施培训结束后拨付剩余培训补助资金。对不能取得职业技能鉴定初级以上资格的学员,财政只给予70%补助培训费。学员中途流失,财政不予补助培训费。(陈巍)
职教为农民铺就小康路 劳务输出为河北贫困县一年增收1500万元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一辆满载旅客的汽车从河北省东南部的贫困县巨鹿县出发,向着经济发达的昆山、宁波等地开去,车上载的是该县到这些地区就业的职教中心毕业生。农民们把这条运输专线称为“农民的小康路”:“这条路是县职教中心为俺们铺就的。”
近两年来,巨鹿职教中心已累计向宁波、昆山、苏州、无锡、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输送各类毕业生4000余名,每年为农民带来了200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
2002年前,职教毕业生就业被推向市场,学校工作陷入低谷,学生数量锐减。在困难面前,学校重新定位,认识到出口畅才能带来入口旺。2003年学校第一次走出巨鹿,与浙江宁波万汇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达成培训工人的协议。
2004年他们又积极和江苏昆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30余家台、外资企业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年共向昆山、宁波、无锡等地企业输送了1500名务工人员,为这个贫困县带来了约1500万元的收入。今年上半年就输送劳动力1600人。由于订单培训、对口就业针对性强,深受用人单位和农村青年欢迎,达到了“送一批,带一片,富一方”的效果。
农民们用对联、顺口溜表达着他们对职教中心的赞扬:“打工到南方,就业找职教”,“学技术到职中,务工致富一路通”。(杨占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