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群居孤独症困扰大学生 竞争让同学关系很微妙
“胡老师,什么时候有空?郁闷了,聊聊吧!”
北京师范大学的辅导员老师胡志峰已经工作4年多了,每每收到学生这样的短信,她总是有求必应,因为她知道,这个时候往往是学生们最寂寞孤独,最需要朋友的时候。
在胡志峰眼中,现在的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较强,目标也很明确,但是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家长的过度关注和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忙碌的同时又感觉空虚孤独”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现如今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不像过去那样简单。”胡志峰说,她目前带的班上有78名学生,分散在12间寝室,召集所有的人见上一面已经是不容易的事,再加上现在的“85后”、“90后”个性多元、众口难调,靠班委会组织活动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于是她改变策略,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活动,帮助更多孤独的学生找到集体参与的感觉。
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胡志峰会让各个宿舍出方案,然后与班委一起商量做活动。因为活动是自愿参加的,“轮流坐庄”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动主办同学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智慧设计出大家喜爱的活动方案,而且还能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办一次集体活动的不容易,从而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
通常在周三周四的下午,胡志峰会约上一两个寝室的学生,在宿舍里开展小型的素质拓展活动。为了引导大家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胡老师还会搬出自己在辅导员培训课上学到的心理小游戏,让大家在笑声中敞开心扉。“有时候一聊就是一个下午,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把平时不想跟别人诉说、自己默默承受的各种问题,坦诚地拿出来跟大家交流。”有了这样的氛围,有的人即使不愿在同学面前说出心里话,也会在事后找老师谈心倾诉。
“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聊的话题也有所不同。”胡志峰介绍说,低年级的同学刚进入校园,怎么样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集体、适应生活是谈话的主要目的。要尽量创造一个温暖包容的环境让新生不再感到孤单,同时也帮助他们养成了主动与人交流、参与活动的习惯。高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和社会活动都比较多,参与讨论会的频率不会那么高,但要抓住几个重要的点,比如说本科生科研课题答辩、求职遇到的问题等,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巩固集体的概念和意识。现在胡老师带的班经过集体努力,拿到了七八个本科生科研课题立项和两个市级立项,“当大家看到这些集体努力的成果时,就会认识到仅靠个人单干,既势单力薄,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