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复旦投毒案二审:庭审近14小时 林森浩能免死吗
2014-12-09    新华网-央视

字体大小:

  《新闻1+1》2014年12月8日完成台本

  ——复旦投毒案:林森浩能免死吗?

  (节目导视)

  解说:

  数度落泪,多次沉默,林森浩二审坚称自己投毒是在开玩笑。

  本台记者 窦伟:

  这样的表现跟他在一审中,看似冷漠的神情截然不同。

  解说:

  智商高,情商低,不善言辞的的林森浩自称太懦弱没有勇气。

  窦伟:

  他哭得很厉害,以至于法官不得不提醒他说控制一下情绪。

  解说:

  写信致歉,同学求情,受害人父亲坚持要求杀人偿命。

  黄洋父亲 黄国强:

  对求情,对要原谅林森浩这个事情的这种说法我是不赞同的。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复旦投毒案二审:能免死吗?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今天上海复旦大学投毒致同学死亡一案的二审在上海高院进行,但是我首先必须告诉大家一个最新的消息,这个庭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结束,这意味着什么呢,从今天上午10点开始的庭审,现在还没结束已经奔12个小时去了,长达如此这样的一个庭审,这可意味着控辩的双方一定有着非常激烈的交锋,而且应当说是可能有新的证据,或者说新的情况开始出现,因此我们要马上联系一下一直在采访今天庭审的本台的记者窦伟,窦伟你好。

  本台记者 窦伟:

  你好岩松。

  白岩松: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已经快12个小时的庭审还没结束?

  窦伟:

  是啊,我们都没有预料到这个二审的庭审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那么在法院的审判上有一句话,叫一审是基础,二审是关键,那据我们这一天的观察,本次庭审无论是检察员还是辩护人都是精心准备,有备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么在下午的质证阶段呢,双方都进行了很长时间,为什么进行这么长时间呢,双方都请了一个,各自请了一个关键的证人出庭,那么辩护人这一方请的是一个来自北京的法医,这个法医自我介绍是来自北京的一家物证鉴定中心,曾经在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有过30多年的法医工作。那么这名法医证明呢在法庭上表示说,他研究了这个被害人黄洋的所有检测报告之后,认为黄洋的死因是爆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急性肝坏死,最后造成死亡,那么他同时对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出具的这个鉴定报告提出了质疑,认为是根据不足。

  总的来说,他的这个结论就是说是黄洋的死,与林森浩的投毒没有直接的关系,两者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那他的这种断定呢,当时就引起了我们的轰动,应该说一个轩然大波,那么同时检察员方面,刚才是辩护人方面,现在检察员方面呢,随后也申请了一个鉴定人出庭,这个鉴定人的身份呢是上海市人身伤害鉴定委员会的专家,这个人当时也参与了黄洋的死亡鉴定,这个鉴定人认为林森浩的致毒物直接导致了黄洋的急性肝坏死,造成了多器官功能性衰竭死亡,双方意见应该是针锋相对的。围绕这两个证人,他们双方质证花了很长时间,基本上整个下午都围绕这个质证展开的,岩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复旦投毒案林父申请撤销死刑
· 复旦投毒案起波澜 林森浩亲笔信曝光"承认投毒"
· 最高法复核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死刑判决
· 上海高院:复旦投毒案终审维持死刑判决
· 复旦投毒案二审宣判 受害人父亲望维持死刑判决
· 复旦投毒案嫌犯父亲:原以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 复旦投毒案将于8日宣判 林森浩投毒动机成焦点
· 法庭内外,两个父亲:复旦投毒案二审开庭侧记
· 聚焦“复旦投毒案”二审三大辩论焦点
· 复旦投毒案被告方变供 称受害者并非死于中毒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