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倡导健康的教育评论
2001-12-31    刘尧

字体大小:

  教育评论既是一种价值,又是一门科学。它以教育文化为对象,通过教育评论主体的解析和思辨,展开分析与综合、肯定与否定、判断与归纳,从而完成一种评价活动,达到影响大众,推动教育文化发展,以至于引导和促进形成新的教育文化思潮和流派的作用。但这还只是一个方面,若从精神价值层面来看,它确实也承担着社会公德和教育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任,承担着重铸民族灵魂尤其是师魂的重任。除此之外,提高大众对教育文化的辨别能力,培养大众享受教育文化的情趣之类的功能就自不待言了。

  教育评论面对市场经济时,要力戒立场上的撤退和让步,功能上的退化和转移。所谓撤退或让步表现为教育评论的精神品格失落,教育评论标准的紊乱无序以至无标准,教育评论价值的消解或赋予伪价值;而所谓退化或转移表现为市场性、商业性、新闻性、广告性的倾向,以牺牲科学性来迁就商业性,以牺牲教育性来迁就新闻性。当前,教育评论最迫切的问题是:召唤健康的、严肃的教育评论精神和健全而犀利的教育评论品格,让教育评论成为名符其实的健康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要有个标准,否则,一人一个想法,一人一个章程,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评论无法展开。那么到底应有什么样的教育评论标准呢?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其次,要提倡说理,在充分摆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尽可能正确科学的分析,这是教育评论最起码的要求。在教育评论中还应有更为具体的、有鲜明的质的规定性的标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都是当代的教育评论标准。

  教育评论之路充满着险阻和艰辛,并非总是“风正一帆悬”。鉴于社会风气和教育界学风等种种原因,在社会主义教育的风风雨雨中,不少教育评论家从消极方面吸取经验教训,遂使其扶正祛邪的勇气冷却了不少,从而弱化了教育评论的批评、导向功能。教育评论的队伍和阵地也很弱小,至于教育评论的商业化、广告化、媚俗化,就更令正直的教育评论家痛心不已了。教育评论家首先要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理论素养,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说理的健康的教育评论,重要的一点在于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也就是要出以公心。教育评论自然要又评又论,然而若不实事求是,纵然洋洋万言,也不是真正的说理。至于夹杂私心,戴有色眼镜,指丑为美,认恶为善,美丑不分,善恶不辩,廉价恭维,滥送桂冠的所谓教育评论,更无健康可言。反之,切中肯綮的,哪怕三言两语,也应该受到肯定和赞扬。今日之教育评论不尽如人意,有评论者的原因,也有编辑者的原因,而共同之处则都与水平、勇气甚至态度有关。水平不高自然难说得中肯,也难做到选优汰劣;缺乏勇气,言不能据实,编也就是作假;如果心存杂念,更难免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所以,展开健康说理的教育评论,评论者、编辑者都需要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大的勇气,尤其要有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健全人格。教育评论应当实事求是,对教育负责,对大众负责,对历史负责。

  当前,在我国开展教育评论要面对三个现实:其一,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现实;其二,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现实;其三,丰富多彩的教育理论现实。现实是复杂的、多变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育评论必须正视现实,并且要从现实出发引导教育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正确把握教育评论的尺度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要自觉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在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上统一认识,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总体上保证教育评论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第二,坚持正面评论为主,加大对优秀教育文化的评论力度。评论的焦点应当是对准那些真正反映时代精神、催人奋进的优秀教育文化,而不是别的东西。对优秀教育文化的评论要形成合力、造成声势使之成为教育评论的主旋律。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教育评论的庸俗化。实事求是是教育评论的灵魂和生命。要提倡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对错误的、有害的东西要敢于提出批评,而不搞庸俗的捧场和捧杀。

  第四,正确对待教育评论自由和“守土有责”的关系。在法律范围内,教育评论家评什么,怎么评有充分的自由。但一些重要的阵地(如国家电台、电视台、大报大刊等),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任,对于发表什么,不发表什么,多发表什么,少发表什么,理应有正确的选择,在坚持正确的导向上,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也是健康的教育评论题中应有之意。

  教育不能没有评论,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教育评论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教育的根本性质决定了教育评论的基本尺度,而教育评论的萎缩或变质定会便教育文化整体遭到扭曲。如果没有教育评论家帮助大众对教育文化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那么教育文化价值的实现是会大打折扣的。教育评论家要讲理想,本身就是“痞子”,怎么能严肃地对待大众,对待教育,对待历史呢?!把教育评论当成交易的工具,怎么能展开健康的教育评论呢?!因此,开展健康的教育评论,一定要有一支精干的、具有较高素养的专业教育评论家队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论教育界学风与教育评论问题
· 教育评论如何实话实说
· 教育评论必须实话实说
· 魔鬼之床与教育评论漫话
· 论教育评论的信息容量与质量
· 教育评论方法及其它
· 关于教育评论的几个问题
· 教育评论十戒
·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
· 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及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