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继续教育 > 继教研究
入世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对策
2002-02-07    教育部中央教科所 李水山

字体大小: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将发生很大变化。目前的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因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及污染问题,入世后将更加显现。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建设,也对农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出了崭新课题。为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农村成人教育应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1.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实质性的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将成为纸上谈兵,农民增收和保护农民利益也难以兑现。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和组织保障,农业的竞争力就不会提高,中国的农业就长不大。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步履艰难,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农民教育与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解决农民教育的经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农民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与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相结合。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农业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农业科技信息对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影响日趋加大。如果农民不掌握信息,意味着始终处于落后、被动状态,国际竞争力难以提高。根据我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和农业区域性强的特点,通过现代化媒体和远程教育,传播农民喜闻乐见、简明易懂的急需知识、技术和市场信息,这是迎接知识经济到来、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教兴农措施,将成为农村教育新的增长点。

  3.组织开展优势品种、项目的科技培训。经过国际比较,我国的水稻、蔬菜、水果、畜产品、中草药、水(海)产品的生产、加工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检疫、防疫、质检制度更为严格,有机、生态农业快速发展,这些产业、项目的竞争力将更强。围绕这些项目进行科技培训,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标准和市场化程度,保证农业生态和食品安全,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4.培植高素质的专业农户和农业经纪人队伍。提高竞争力,必须改革农业科研、推广、培训极度分散的管理体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实际、实效的农民培训和科技推广。认真研究农民教育的科学规律,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培植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质量、效益好的转移农户、先导农户;加速培植能联接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市场的经纪人队伍,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重要的任务。

  5.大力开展农民转岗和继续教育。在扩大专业农户的经营规模、提高效益、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科技化和国际化生产经营的同时,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是重要任务。要根据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规划,明确适合当地条件的二、三产业和优势产业方向,制定劳动力转岗转移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培训。

  6.与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现在,很多地方城郊的高中、中西部地区的初中毕业后的农村青年大多返乡务农,由于农村普通教育与城乡经济实际相脱节,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经济活动之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农村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开发普通教育毕业生,这是确保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专家指出加入WTO后高校必须有新的教学质量观
· 高校出版社积极应战WTO
· 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改革
· WTO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十大对策
· WTO与成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 高职教育如何适应WTO
· 厉以宁谈校长如何面对WTO:教育管理者观念要更新
· 教育部官员谈WTO与教育改革
·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
· 世界成人教育趋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