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张保庆:助学贷款执行差 点名后还要调查
2005-09-30    

字体大小:

    “40年前我上大学时也是一名寒门学子,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问题是我的本质工作;如果我不努力想办法,这是我工作的失职。”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说。

    自8月29日点名批评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执行不力以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引起广泛关注。

    由于涉及财政、教育、金融三大系统的分工协作,国家助学贷款的每一步进展都充满了争论。高校与银行究竟谁是风险主体?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调整后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贷款的区别在哪里?

    针对这些焦点问题,9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全面解析助学贷款的困境与出路。

    执行不力的现状忧虑

    《21世纪》:国家目前有哪些助学政策体系?国家助学贷款与其他方式有什么不同?

    张保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另外的奖学金、勤工减学(学费)、免除学费、助学贷款等政策一起构成国家助学体系。为什么搞国家助学贷款?主要原因是想扩大资助贫困学生的覆盖面。

    事实上,国家助学贷款只要严格执行的话,所有家庭困难的学生,都应该按照规定得到贷款。

    《21世纪》:那么,您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到位、达到预期目的了吗?

    张保庆:这项政策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到现在6年了。6年来,贷款速度比较慢,共累计贷款123亿元,有154万大学生受益。

    令人忧虑的是,目前全国高校本专科学生总计1400万人,其中困难学生占20%,约270万人。这表明,只是一部分贫困学生从中受益。如果每学年能够贷出100亿元,助学贷款政策就算基本上落实了。

    《21世纪》:自8月29日以来,教育部联合财政部采取了一些强制性措施,助学贷款情况有没有出现好转?

    张保庆:我们采取强制性措施,是为了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取得更大进展,让更多贫困学生得到资助。目前看来确实有了好转,一些被批评的省市已经采取行动,国家助学贷款的“肠梗阻”现象正在得到进一步的疏通。

    《21世纪》:在被点名批评的8个执行不力的省、市、自治区里,很多都是西部地区,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张保庆:事实上,去年就沟通过多次了。因为国家助学贷款需要地方财政贴息,所以当时大部分西部地区省份都没有行动。去年,我们还专门去西部12个省区进行过调查。西部地区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我认为,西部省份还是能拿出几千万元开展助学贷款的,而且中央财政有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此外财政部也商量好了,西部地区只要开展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将来财政部还要给予补贴。所以,这是不能谅解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当地政府部门不重视。同样是在西部贫困地区,为什么有的省、市、自治区工作开展得不错呢?关键在于态度问题,而不是经济困难问题。

    《21世纪》:对于西部地区的助学贷款工作,教育部下一步将如何进行督促?

    张保庆:年底前教育部将与财政部组成联合调查组,一个省一个省去商量,到底有多大困难;如果真有克服不了的地方,教育部与财政部将进行协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相关专题:

彻底实施助学贷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张保庆:教育投入要达4% 要体现重点
· 张保庆:高校不承担贷款风险是行为不端
· 张保庆:高校基建是必须 不会形成呆账
· 张保庆:教育培养成本问题没完全研究透
· 张保庆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政府投入多方支持发展教育是国情
· 大学学费是以何标准计算的
· 专访前教育部副部长:本色不改的张保庆(图)
· 张保庆:贫困生增加不表示国家变穷了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