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庆
我想讲两个问题。
一、周济同志让我对这次会议进行一个小结,我想简要地讲几句。以周济同志为班长的新一届教育部党组,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一方面全力推进当前的各项重大工作,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二期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的制订,充分发动群众,对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宏观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思考,并已形成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工作框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召开了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教育年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会期为两天,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周济部长作报告;第二阶段,与会同志分组进行了一天的讨论;第三阶段,也就是今天上午,进行了大会交流。从昨天的分组讨论到刚才的大会交流的发言看,大家对周济同志的报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认为报告很全面、很系统,有新意,有高度,也有个性,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报告对今后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深刻全面的阐述;对当前大家关注、议论的几个重大问题,讲了很好的意见;对明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志们反映,周济同志的这个报告,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于进一步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当然,同志们对周部长报告的高度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教育部新一届党组一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在小组讨论和大会交流中,同志们态度认真,畅所欲言,研究、讨论了一些问题,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教育部党组将组织力量作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有些建议要争取尽快变成决策。同时,同志们还认为这次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从接待、到会议文件的准备等都做得较好、到位。会议的开法也较生动活泼。总之,大家反映会议开得及时,也很有必要,达到了预期目标。也可以说,会议开得比较成功。希望同志们回去后,要将这次会议的有关精神,特别是周部长的报告内容,要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作一次汇报。具体如何贯彻落实,请各地的同志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部署。
二、我想对同志们关注的几个问题再补充讲点意见。在这次会议中,大家提出了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周部长在报告中实际上都给予了解答,我也没有什么新话。仅针对当前几个社会比较关注、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补充讲点看法。
1.对当前教育工作的整体形势,应当有一个正确、坚定、清醒的判断。形势决定任务,形势决定政策,形势决定我们的工作思路。对形势的判断,是我们研究、部署工作的前提。关于教育工作的形势,我想强调两条:第一条是讲成绩,讲好的方面。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确确实实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系列教育改革确确实实实现了重大突破,整个教育工作确确实实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这样讲,是有目共睹的,是言之有据的。第二条是讲问题、讲困难。教育工作还确确实实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一部分是过去积累、遗留下来的,一部分是新产生的。另外,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还会不断遇到一些新问题与新矛盾。在当前形势很好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经过这几年的大发展之后,需要我们更多地看到问题,更多地分析思考问题,需要多一点忧患意识。这也许会使我们更清醒一些,更谨慎一些,从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当前在教育大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看是科教兴国战略还远远没有真正落实。自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从总体上看,应该说科教兴国的战略正在日益深入人心,但落实工作很不平衡。由于领导人员的变化,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反复。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那里,这个战略只是落实在口头上,落实在字面上,有口惠而实不至。许多教育问题总是解决不了,有些本来可以很好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说到底,我看根子就在这里。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各级领导人、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认识与态度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比方说,这几年我国的GDP提升得很快,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教师工资却反而解决不了;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不拖欠教师工资,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却反而拖欠。这是为什么?我想来想去,根本问题就在于对教育到底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我始终认为,中国要搞现代化,教育必须首先现代化。中国要想真正赶上、超过别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转到真正依靠科技教育、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个轨道上来,恐怕是实现不了的。对此,我们必须不断呼吁,不断推动!
对于一些深层次问题,我们这些年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并没有得到全部解决。例如,大家在讨论、交流中提到的教育投入问题。关于教育投入问题,应该说这几年从中央、国务院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从全局看,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严重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现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说到底都与投入不足有关。高教这几年虽然发展很快,回过头来一看,主要推动因素是一靠收费,二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三靠学校贷款。不是说政府没有努力,但政府投入的力度远远滞后于发展的速度。关于投入问题,周部长在报告中已经讲了,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判断:根据中国的国情,投入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短期内谁也不可能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对此,必须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同志们讲搞教育工作难,恐怕这就是难的一个方面。
还有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的问题。在遗留的问题里面,当前要特别注意的可能是要进一步做好一些高校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少数遗留问题。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我今天不展开讲了。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但应该承认还有一些工作需要继续去做,个别学校的问题,也应尽快进一步解决。任何改革都有代价。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个别合并高校的工作老是做不上去,就会引起一些人的非议。所以,具体工作、后续工作必须要做好。这一点,教育部有责任,各地也有责任,大家要共同把这个事情进一步做好。
另外,在发展中也确实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例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资助困难学生问题,还有民办教育问题,高职发展问题,大学城的建设问题,企业办学的剥离问题,西部义务教育攻坚问题,农村普通高中增加招生规模的问题,高校的升格与审批问题。最近,香港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讲我们的教育有三大败笔,我读了几遍,认为三大败笔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但也不能说其中没有一点道理,有些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中国有个特色,就是后来的人善于否定前面的人;有些意见当领导人在位时不敢讲,领导人一换,就要出点不同声音。对这种现象,如果我们自己不清醒,就会动摇对形势的判断。
总之,希望同志们对整个教育形势要有一个坚定、清醒地判断,要能正确地对待一些不同声音。教育是一项最广泛的社会公益事业。谁都可以加以评论,但谁也可以不负责任。我们是搞教育工作的,对过去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应当清醒、坚定。要想使别人清醒,我们自己必须首先清醒,以已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
2.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换句话讲,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事业是崇高的公益性事业的根本属性。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动摇,我看就会给我国整个教育工作带来灾难性后果。当前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有一股风,有一股要把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风。对教育工作,不是一概不讲市场,一概不讲产业。从一般的广义的角度讲,不能说教育不是一种产业,教育的有些部分也不能说不是市场。教育可以办产业,可以带动产业,教育的一部分也可以按产业来办。但不能“化”,我们与一些人的根本分歧就是一个“化”字。目前在我国的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等五大块大教育里面,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基本上是以社会力量为主举办的,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是按新机制在运转,即不以政府投入为主。在基础教育中,高中这一部分也在以多种机制、模式举办。高等教育中不同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实行着各种不同的办学机制。此外,还有正在发展的民办高等教育。换句话说,在五大块教育中,现在只有义务教育,我们强调是政府的责任;只有公办普通高等教育,我们强调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就是说,在五大块教育中,只有一块半以公办机制举办。而且,在公办普通高等教育中,我们这几年又将高校后勤这一块拿出来,进行了社会化改革。对此,教育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清楚,一定要心中有数。关于教育事业要不要、能不能产业化、市场化?上个世纪末曾经有过一次很大的争论。那次争论发生在上层,发生在少数部门。而这次刮出的教育要市场化、产业化的风是来自下边,更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1999年的那场争论,以陈至立同志为班长的教育部党组的态度是很坚定的,是坚决反对的。当时我们主要讲了三条:第一,这种提法,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性质和宗旨;第二,这种提法,是对教育、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有些政府部门想摆脱对教育的责任。对教育如果一时不能多投入,即使暂时少投入一些,也不能走“化”这条歪道;第三,外国搞了那么多年市场经济,还没讲教育要产业化、市场化。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有些人竟要这样提,是头脑发昏,既是不科学的,也是完全背离中国的具体国情的。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外国教育的了解是偏面的。外国的教育也有民办和公办。欧洲许多国家的义务教育比我们还义务,高等教育也一直是以政府举办为主。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决非只一个哈佛,其实它的州立大学基本上都是政府办的。我们这些年的教育改革,就其广度和深度讲,不仅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现在还有一些人在那里说教育保守,保守什么?那个地方保守啦?什么叫保守,什么叫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就叫解决思想?不负责任就叫解放思想?教育要不要产业化、市场化,这个问题很大。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讨论。但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当前必须认识明确,坚决把握好方向。有这样几条务必要讲清楚:第一,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他产业。社会上对教育有三种定义,一个是产业,一个是行业,一个是崇高的公益事业。我们赞成的是第三种讲法。 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程,是面向全社会,向全体公民提供公正、公平的服务。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资源为全社会共享。第二,学校不同于企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而人才的培养是有其自身的要求与规律的。教育是关于一个国家未来的事业,必须科学规划,不能急功近利。因此,绝不能把学校与企业简单并列,绝不能用办企业的方式来办教育;第三,基于上述两种理由,我们教育的主体部分,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广泛利益、涉及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事关国家急需人才培养的部分,也就是关系教育公益性属性的部分,不能搞产业化、市场化。对教育资源的存量部分,如义务教育的存量部分,基础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存量部分,公办高等教育的存量部分,不能乱搞改制。当然,在办学机制方面是要不断深化改革的,但主要在增量部分作文章。其实市场经济也没有什么奥妙地方,无非是一讲竞争,二讲利润。我们教育内部这几年实际上已经引进了竞争。目前要反对的是关于以赚钱为目的种种提法。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唐代韩愈讲是“传道、授业、解惑。”我看这个讲法没过时。传什么“道”,当然应传共产党所提倡的“道”,当然应传先进的思想,当然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与道德;授什么“业”?当然应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句话学校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报效国家的本领。市场化一个主要目的是讲赚钱,难道我们能向学生贯输一切都为了赚钱这个思想吗!如果我们教育都按市场的方式、按企业的方式来办,那么,我们的教育方针还要不要贯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还讲不讲?教育是为本阶段培养人才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里更应该清醒认识到教育是为共产党培养人才的,是为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总不能培养共产党的反对派,甚至掘墓人吧!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经济工作要以人为本。我们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固有宗旨,当然更应以人为本。对此,必须高瞻远瞩,必须胸怀大局,绝不能讲时髦、乱提口号,搞急功近利。我认为,教育就象我们的国防、外交、公安一样,绝不能搞产业化、市场化。这一点,希望同志们务必清醒、坚定。但是,不等于说,我们不研究这方面问题,关键是出发点要正确,方向要把握好。我认为,当前有些地方的个别领导人提出这样的口号,是因为脑子里根本没有科教兴国的概念,是把教育工作视为政府的“包袱”,是急于想“省”出办教育的钱干其它事情。总之,我们要永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的崇高公益性质。只有这样,教育工作才是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要改变教育这种性质,我看就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对人民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会议期间,一些同志反映,当前有些地方在简单地砍教师、砍学校;有些人打着改制的旗帜,将一些中小学,将一些优质的中小学卖掉了,这是十分错误的!说得不客气一点,这是有些地方已经把企业卖完了,现在要开始卖学校了!这是在吃教育,毁教育!
3.按照积极支持、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原则,认真办好独立学院。为了进一步办好独立学院,今年部里发了8号文件;开了电话会议,周部长作了报告,报纸上还发表了答记者问。8号文件下发后,总的看,引起了社会上的积极、热烈的反应。各地对8号文件的贯彻执行也是认真、坚决的。据了解,河北、陕西、辽宁等16个省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已经认真贯彻了8号文件的精神;天津、黑龙江、广西等6个省、直辖市调整了今年的招生计划,对四十多个不符合条件的学院停止了招生;吉林、江苏、广东等省在执行中虽有一些困难,但也在积极研究,承诺从明年起全面贯彻落实8号文件规定。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还有一些不同意见。
一个意见是,文件发的太急,应给一个缓冲期。应该承认,这个文件发的有点急了,又加上赶上后来的“非典”,给一些地方的贯彻落实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对此,经研究,部里已给了一年的缓冲期。即今年对一些地方的困难适当照顾,但自明年起,一律严格按8号文件办。第二个意见是,有些同志提出能不能再试一段时间,有些政策可不可以再模糊一段时间。这个问题我们已反复研究了。原来叫二级学院,独立学院这个名子是周济同志发明的,主要是想对按新机制、新模式试办的二级学院与以往按公办机制、模式举办的二级学院加以区别,给了一个专有名称。为什么不能再试了呢,因为已经试了四年了,自1999年开始已试了四年了。全国已经办了360所这样的学院了,如果不再及时加以规范,就会出问题了!1999年一些地方在开始试办这类学院时,教育部党组没有急于表态,而是采取一种比较开明的态度,允许大家试验、探索,因为是新生事物吗!当时并不是没有不同意见。但党组从积极支持新生事物的角度,同意大家先试一段后再总结、规范。一直到了今年3月份,我们才下发了一个文件,对这件事情从政策上加以规范。对此,我想大家是能理解的。第三个意见是,有些同志认为,发这个文件有点限制了独立学院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个错觉。恰恰相反,8号文件总的精神,是积极支持。在“积极支持、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总原则中,积极支持是放在第一位的。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发展。对独立学院这件事,教育部新一届党组是看得很重的,把它看成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当成我们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大措施,当成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积极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这件事可能会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为什么?这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和中国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形势决定的。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这几年的大发展之后,供求矛盾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还较紧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各类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达到了1700万左右。如果再发展,或者说要想发展得更快一些,就不能再主要依靠政府,必须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与机制。对民办高等教育,各级政府都是积极支持的,国家还颁布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但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民办高等教育如果真的完全由个人或私有企业出资兴办,决非易事,办本科民办高等教育则更难。另外,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本科所占比例一直偏小。这些年,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调整了本科发展的比例,但还没有根本改变;而从零开始、办一所本科院校,同志们都知道这需要多少年,从筹建、评估到正式批准,没有7、8年时间是办不出来的。远水解决不了近渴,难以缓解当前社会需求的矛盾。还有,我国高校目前的优质资源,从绝对量上讲是偏少的。现在家长不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而且还希望能上更好的大学,能上重点大学,上名牌大学。办高水平大学又谈何容易!这个矛盾如何解决,靠老办法绝对行不通。正是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教育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决策,积极支持办得好的本科院校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办一批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这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且操作好了不会发生任何风险。按8号文件的规定,独立学院的硬件不用国家投资,而是由合作者投资建设,有关高校只负责办学,所得利益分成 。这有什么风险呢?办好了,办大了,最终无非办成一所独立的大学;办不好,办糟了,高校可以撤回来,进退自由。但要想使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形成气候,有关政策界限一定要搞明确,有关办学行为一定要严格规范。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个字:独、民、优。所谓“独”,就是独立办学,独立发放文凭,独立招生,独立经营,并逐步做到独立法人。所谓“民”,就是要运用民营机制;所谓“优”,是指要名校办名校,是要有利于优质高等资源的扩大。现在有些地方和高校对此有不同看法,特别是在独立办学、独立发放文凭上有微词。我看无太多的能站得住的理由。这些微词说穿了,是怕影响生源,影响多收学费。这是一种短见行为。对此,大家都应该明白,如不尽快规范,是会出乱子的。实际上现在有不少地方已出现了事故的苗头。希望在座的各位教育厅长,都能从局部利益中跳出来,从全局上看这个问题。当前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提倡这件事的一个出发点,是扩大优质资源,是扩大优质本科层次的资源。为此,不能什么学校都来办二级学校。要坚决反对把高职办成独立学院,把成人高校办成独立学院,让一些办得不好的学校、刚升格的学校,也来办独立学院。还要坚决反对一所高校同时举办多个独立学院。教育部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安排是先清理、再审批。所谓清理,就是对此前各省已经批办的360所独立学院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审查的原则是对过去已批办的适当从宽,即只要基本符合条件,就下文确认,允许继续办下去;在清理的基础上再新批准一批,但新批的一律严格按8号文件办,也就是说要从严。关于清理工作,教育部没有精力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去检查,基本上以各省清理为主,我们组织力量抽检,这个工作正在进行。基本想法是哪个省清理工作认真,清理完了就先予以确认并进行新的审批。没有清理好的省,可以等,但明年就不能招生了。凡是不符合8号文件的,明年要一律停止招生。在讨论交流中,同志们提出,希望快点批,能够赶上明年招生。对此,请大家放心,整个工作既要严格进行,又不能影响明年招生。凡是符合条件的,都要在明年3月份之前办理完毕。另外,同志们还提出了独立法人、办学资格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还要继续研究,政策上要继续完善。有一个问题,也在这里讲一下,有少数地方提出,可否由政府出面办独立学院,也就是说,由学校或政府投资办、按民营机制运转。这种情况,以前我们考虑得不多。初步看法是有一定道理,有些省的情况也比较特殊。但这种模式不是我们当初设计改革的初衷。因此,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抓紧研究,可能要再稍等一段时间。
总之,独立学院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中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实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件大事真正办大,好事真正办好,实事真正办实。
4.要切实把握好教育发展的节奏,严肃执行高校招生计划。各级各类教育都应把握好发展节奏,今天我想重点讲一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问题。总的来看,这几年,教育部与各省、各高校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谅解,从全局上较好把握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没有发生大的问题,每年的高校招生计划的执行情况也是比较好的。特别是本科这一块,执行得更好一些。但同时各地也较普遍地存在不同程度超计划招生现象。2000年计划下达180万,实招了220万;2001年计划下达250万,实招了270万;2002年计划下达了380万,实际招了425万。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们的计划制订得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暴露了一些地方对计划的执行不够严肃。如果仅高职(大专)的计划超了一些,还情有可愿,因已将这方面的权限下放到了地方,但本科生超计划就没有什么理由了。我们把高职、包括大专的设置、计划制订基本放到省里了,这在高教管理体制上已是一个很大胆的改革了。这个权力,各省要正确并充分利用,我们也没提出更多意见。不过,在高职招生上存在的两种倾向应当注意:一是各省下达的计划,留的机动量太大,虚数太大;二是为了完成计划反复降分录取,有些地方的高职录取线已经降得不能再降了。高职毕竟是大专层次的高等教育,分数降得那么低,影响质量,也无必要。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项长久的事业,不是今年发展了以后就不发展了,没必要这么降格以求。建议一些地方不要把分数降得太低。关于本科招生计划,一定要严肃对待。因为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本科的计划权在中央。每年下达的计划带有指令性,是国家的计划。因此,一旦下达,就要严肃执行。对下达的计划,有不同意见可以提,但一定要严肃执行,这是个全局观念的问题。这些年,我们在安排本科招生计划时,对一些地方的特殊情况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照顾,当然不一定能全部满足。对本科招生计划这件事各地不能含糊。含糊了,就等于我们的计划是虚设。今天我不想批评哪个省,有个别省今年本科超招了1万5,有点过份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每个省都超1万5,31个省份就超四、五十万,那还下这个计划干什么!这几年我们在计划执行方面,一直执行了一头从紧、一头从宽的原则,即高职适当从宽,本科一律从严。招生计划的管理办法是要进行改革的。改革的方向,我看最终是要把招生权下放到高校,由高校自主招生同时承担相关责任。但现在还做不到,因为国情不允许我们一步跨得这么快。
在发展节奏上,教育部是极其慎重的。新一届党组的思路很清楚,就是坚持高等教育的积极发展,力避大起大落。否则,会产生其他一系列问题,各地的意见会更大。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仍很重。据分析,到2010年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需要爬坡,此后才能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握好发展节奏。关于今年普通高校招生的增长比例,各方面有不同意见,领导同志也一再要求我们要慎重决策。教育部党组经过反复研究之后,决定明年本科招生按8%增量考虑,研究生按20%(增量部分主要用于硕士生,博士生维持去年水平)考虑,这个增长比例已不算小了,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希望大家要严肃执行,不能我行我素。否则,我们没法向中央交待。对此,希望大家能体谅,要作一点换位思考。今后如果有些地方仍不听招呼,我们则要坚决做到赏罚分明。我宣布几条措施:第一,那个地方超招了,超招部分从下一年下达的计划中扣除;第二,严格与各地政府投入、办学条件、改革和就业情况挂钩。今后,凡要求增加指标的地方,要同时审查这四项指标;第三,如果还不行,就要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即要同高校审批、研究生计划下达一起考虑。凡不严肃执行计划的,这些事你也暂时停一停。总之,我们下决心要把这件事管住,尤其是最近两年。管不住,就等于教育部失职。我们与在坐的各位同志的工作关系是很好的,不存在任何厉害冲突。你们有你们的工作难处,我们有我们的工作难处,希望大家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配合。你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在可能和允许的范围内我们会尽量考虑。对来自您们顶头上司的压力,要多做解释吗,你可以讲,教育部不同意吗!
关于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致上要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这是个基本原则。请同志们根据这个思路,认真做好各地高等教育的统筹发展工作。
5.要继续严肃认真地做好高校收费、收费治理和资助困难学生的工作。我把这三个问题捆在一起讲,是因为这三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的,是一个问题的几个不同侧面。关于收费问题,历届部党组都坚持了这样几条原则:一是要坚持合理收费,该收的费就一定要收,不该收的就一定不能收。现在老百姓有意见,是对乱收费、高收费有意见,不是对合理的收费有意见;二是对公办学校来讲,收费只能是对政府投入不足的一种补充,收费不能代替也永远不能代替政府的必要投入;三是收费标准,要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收费改革必须注意中国的国情。目前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特别是有8亿农民,因此收费标准不能定得太高。四是收费工作要规范、公正、透明;五是收费改革的目的,最终是要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由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或个人共同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这是保证中国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这几年,学校的收费改革在稳步、健康的进行,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六是今后在收费政策的把握上,总体上是稳定,现行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还要再稳定一段时间。七是收费问题涉及到每一家每一户,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复杂、敏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认真、审慎,绝不能影响学校稳定。
关于收费治理问题,第一,希望大家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治理乱收费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并以此统一我们的行动。教育乱收费是目前社会上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会败坏教育的形象,会破坏教育发展的外部大环境,会影响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党群关系。在农村,还会波及三农工作的大局。至于教育乱收费的原因,同志们不用担心,教育部的认识与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我们在内部多次分析过,也向中央领导当面汇报过。我们始终认为产生教育乱收费的首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是一些地方的政府没有负起应负的责任。另一个原因则是一些基层政府的领导法律观念淡薄,不认真执行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与政策。有少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人,以权谋私,搞腐败和行业不正之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客观上为乱收费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此,治理教育乱收费,必须标本兼治。为治理而治理,是永远治理不了的。教育部门同志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两个旗帜都要高高举起:一是要理直气壮地抓治理乱收费,二是要理直气壮地呼吁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现在有些同志担心,如果抓了治理乱收费,就会给教育经费造成缺口,影响教育的发展。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也是有害的。乱收费是乱收费,政府投入是政府投入。不能因一些地方政府投入不到位,就对乱收费采取同情、不坚决甚至纵容的态度;当然,也不能只抓治理乱收费,而不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第二,要讲大局、顾大局。治理乱收费,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做出的决定,是当前老百姓反应最多的问题之一。国务院对此已作了部署,中纪委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关系到农民、农村、农业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教育部门必须认真落实、执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第三,要实事求是。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教育部、发革委、财政部在研究、制订相关文件时,认真坚持了事实求是的原则。文件中明确了一费制的具体标准由各省自己确定,一费制的具体实施办法标准由各省里自己研定。另外,根据各地的反映,文件还允许各地在研究、制订一费制标准时适当考虑取暖费、微机上机费等有关费用。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几个权在省级人民政府,不能搞层层下放。第四,一费制明年必须推行。一费制并没有什么奥妙,一费制无非是一次性收费,或者说,是一次性包干收费。各地其实早已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即每学年或每学期收费一次。一费制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我们从来就没讲过一费制是个万能的办法,反而认为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推行一费制,不一定就能彻底治理乱收费现象;不推行,也不一定就能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就是四句话,提高认识,顾全大局,实事求是,认真推行。
资助困难学生是一件大事。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是,人口中有八亿是农民,人民群众的收入总体水平不高。现在高校的在校生越来越多,由于种种原因,困难学生也越来越多。如果有关工作跟不上,使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完不成学业,这不仅会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年我们这些人上大学就是靠国家发的助学金。关于资助困难学生的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关心。经过近些年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落实得不好。其中关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是国务院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对资助困难大学生采取的一项重大政策。此项工作李岚清同志已亲自抓了四年多,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落实得还很不理想。希望我们各省教育厅的同志们要带着感情,切实重视这件事情,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配合金融部门,扎扎实实地抓好这项工作。现在,有一个口号,就是绝不让一个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因困难而辍学。这个口号是岚清同志提出的。我在许多场合多次重复了这个口号。现在看来这个口号可能是高了一点,太绝对了一点,也难以做到,以后在讲法上要略作调整。
6.是要感谢大家。我本人在教育部已先后工作了25年。有幸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教育工作。对一些重大政策、重大决策酝酿、出台的背景、过程,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总的感觉,可以说是酸甜苦辣,感慨万端。其中,我体会最深的一条是,教育太重要了,但是要把教育工作搞好太难了。中国的未来,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说到底,取决于教育和科技。中国的教育,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不容易的。这里面,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教育部的精心组织和实施,更有我们在座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艰苦努力。我们这些同志,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既累身,也累心,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同志们说,教育工作是“苦海无边,乐在其中”,我基本同意这种讲法。实践证明,从教育部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这支队伍是称职的,是好样的。大家的事业心很强,工作作风很好,成绩也很突出。特别是我们这支队伍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是一支既干事又干净的队伍。最有力证据是,迄今教育部的历届领导成员中还没有一个在廉政方面发生了问题的;省级教育厅行政部门的领导中,还没有一个主要领导发生了问题的,难得!借此机会,我代表周济同志、代表在座的各位部党组成员,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在工作中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有些问题可以争论甚至可以吵架,但有两条必须遵守:一是要顾大局,一切从工作出发;二是要讲政治纪律,即事情一旦定了,大家必须执行。这个好的传统和作风一定要保持。否则,就会影响到我们教育的全局工作,就很难把工作做好。
我今天的讲话,如果对大家今后的工作能有点用处,就心满意足了。2003年是教育部新一届党组的开局之年,明年是部党组所有重点工作全面展开的一年。任务艰巨,任重道远,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以周济同志这次的讲话精神为主线,继续振奋精神,发扬我们过去已经形成的好传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再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