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5日电(记者尹鸿祝)1999年11月,党中央作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开发西部,建设西部,必须依靠教育,依靠科技,必须依靠人才。西部地区的历史和现状作出这样的选择。
2000年8月,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指导下,一项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组织实施,旨在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的“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在西部地区展开。
一年后的今天,2300多名在全国各地重点高等院校就读的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党和国家的资助下,正在勤奋学习,立志成材。
一定要把好事办实办好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从2000年开始,每年在西部12省区市选择1100名当年考入各地重点高等院校且品学兼优的特困本科生,每人资助2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受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也减免一半。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实施,不仅受到受资助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而且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和赞誉。
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称这一助学工程是党和政府为特困大学生排忧解难、帮助青年成才的希望工程,是动员全社会关心西部、开发西部的基础工程,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要求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西部人民群众说,有了人才,西部就有了希望。
从中央有关部门到各地党委、政府、学校都把助学工程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表示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这一好事办实办好。
作为组织实施部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和座谈会,认真听取各地有关部门、高校以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三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助学工作都作出具体部署。
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对助学工程给予高度重视,适时对工作作出安排,每逢寒暑假或举行有关活动,都要到学校或活动中看望受助学生,予以关心和鼓励。
西部的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成立了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助学工程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各地、州、市、县也建立了领导责任制。
为了使助学工程“公平、公开、公正”,各地有关部门和高校严格按照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等标准,认真作好调查、推荐、审定受资助学生的工作,严把“入口关”,并将受资助的学生名单在新闻媒体公示。
各地教育部门、高校制定出具体措施,确定专人与受助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校党团组织、学生会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受资助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在开展助学工作中,各地也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
新疆采取的“考前预选”的方式,把工作做得科学、合理、规范;云南注意发挥高校教学育人的示范作用,带动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学生;甘肃在确定受助学生时,既突出贫困县和贫困农民子女,又兼顾其他农业县和城镇下岗职工子女;许多高校建立了受助学生的档案和与受助学生家长书信联系制度,使有关部门、高校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
为了让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深入人心,各地还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重大意义。贵州、四川、青海等省或印制宣传折页,或在新闻媒体刊播大量消息评论和电视专题节目,使这项工程广为人知,有力地推动了助学工作的开展,也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为寒门学子铺筑成才大道
受助大学生们走进大学的校门,就如同进了家门。
同学们用热情的语言、真诚的帮助欢迎他们。学校的领导、老师更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关心他们。
许多高校开展了友情互助活动,积极拓宽资助渠道,建立起勤工俭学助学指导服务中心;一些高校还确立了受助学生“以劳助学,以酬代补,以奖为主,资助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解困、育人、促学作用。
在受助学生不再为经济困难堪忧、安心学业之后,如何使他们在思想上不断进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又摆上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高校的重要工作日程。
各地和有关高校为此采取了各种措施。在暑假期间组织受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受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学成报国的远大志向,成为各地在培育受助学生工作中一种效果明显的好形式。
贵州省今年暑期组织了受助学生夏令营。大学生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旧址、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以及发生了巨变的新农村,革命前辈浴血奋斗、无私奉献和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精神,激发起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热情。许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表示,我们是在党和政府的资助下圆了大学梦,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革命先烈的希望,树立远大理想,毕业后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50多年前,重庆歌乐山下,200多名烈士在革命胜利的炮声已经响起时倒在了敌人的枪声中。烈士们在狱中英勇斗争的“红岩精神”多少年来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今年暑假,80多名受助学生重读了当年英烈们的感人故事。“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读过红岩英烈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到英烈们战斗、牺牲的地方。烈士们对革命的信念、对共产党的无限忠诚以及超越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是在党和政府的资助下走进大学校园,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大学生们感慨万千。
今年7月,云南省举行了“做党的好儿女”主题夏令营。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和高校除了为大学生们安排参观、举行专题讲座和座谈会,还安排大学生们到敬老院、福利院参加献爱心公益活动。大学生们说,社会给了我们那么多关爱,我们也应该学着去爱别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夏令营结束后,80%以上的大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许多受助大学生们说,是党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党给了我们读书的机会。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就是为了取得更大进步,回报党,回报社会,做党的好儿女。
在陕西、甘肃、宁夏、四川、广西,在青海、内蒙古、西藏、新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们受益良多。通过参观、学习、座谈,大学生们也进一步理解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含义。他们纷纷表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不仅给了我们物质上的支持,而且给了我们精神上的鼓舞。我们一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作奋发努力的精神动力,毕业后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祖国和人民,投身到西部开发建设的大熔炉中去。
共同的心声:发奋学习,立志成材,报效祖国
在新世纪第一个金秋到来之际,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近陆续举行2001年“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学生资助仪式。1200名新入学的受助大学生兴高采烈地走进各地高校大门。
来自农民特困家庭的赵成炼高中时多次获得市、区、校“三好学生”,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
他说,当我接到录取通知和获悉“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对我的资助决定后,真是太激动了。是党和政府的温暖驱散了罩在我头上生活困难的阴云。像我这样的农家孩子,如果没有党的关怀,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根本不可能把书读下去,更不能把书读好。此时此刻,我真想大呼一声,共产党好,助学工程好。
残疾大学生彭小琴寒窗苦读12年后,今年高考取得了612分的好成绩,被沈阳农业大学录取。她说,“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犹如雪中送炭,让我真正感到社会主义好,感到党和人民在时刻关怀着我们。尽管命运对我们曾有过不公,但我们却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四川大学受助大学生莫一慧回顾一年来的学习时感慨地说,一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我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还先后在校团委成才协会和校学生会记者团担任干事,成长真的很快。
甘肃省的几名受助大学生们也在座谈中表示,尽管家乡山大沟深,还很落后,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不变,建设家乡的信心不减。要为振兴甘肃、振兴中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就必须学好本领,掌握科学技术,因为这是改造家乡山河的“钥匙”。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以来,各地有关部门、高校收到了大量受助学生家长的来信。他们用朴实的感情和语言表达着心中的激动: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社会的关心,就没有我们孩子的今天。我们要告诉孩子,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时光,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党和政府,报答好心人。
许多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也给有关部门来信说,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这件事上进一步看到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很多群众还打电话,表示个人愿意资助贫困学生。
最近,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再一次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部署今后的工作,要求各地和高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管理工作,努力把受助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