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消息:“973”———国家资助力度最强的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近日揭晓第四批项目。在上海入选的五位首席科学家中,复旦大学“独中三元”:杨原教授、金亚秋教授、资剑教授脱颖而出,在蛋白质组学、遥感技术、新材料的前沿领域同时成为“首席科学家”。这标志着,复旦大学在抢占世界高科技前沿中获得突破性进展,新一轮的创新科研“喷薄而出”。
昨天,记者专程来到复旦大学,分别在实验室里见到了三位正在辛勤工作的科学家。金亚秋教授率领的科研队伍,将探索如何利用遥感技术从复杂自然环境中获取定量信息并进行融合处理。37岁的资剑教授领衔的“人工带隙材料的物理机制、制备及应用研究”项目,汇集了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部门开放实验室中的优秀人才。杨原教授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贺福初共同领衔的课题组,将力争在五年内确认或发现千种以上人类新型蛋白质,为肝炎、心血管疾病等提供药物靶标。
三位科学家领衔的“973”项目,均瞄准国家需求和世界水平,抢占科研高地。杨原教授介绍,“蛋白质组学”这个名词诞生只有5年,却是新世纪最大战略资源———人类基因争夺战中的重要“战场”,直接关系到生物医药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人类能操纵、控制光波和声波的流动吗?资剑教授用计算机展示,人工带隙材料能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金亚秋教授介绍,他领衔的是地理科学和遥感技术的交叉项目,将对今后的环境监测、保护、开发起指导作用。
创新科研不断“升温”乃至“喷薄”,离不开学校的“添柴加油”。复旦大学还设立了科技奖励基金。获特等奖者不仅将获得30万元奖金,还可获得50万元科研经费,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包揽了专利申请的相关事宜。今年,复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数比去年增加了32项,获助经费总额增长了近50%。三位科学家表示:“科研离不开良好的氛围。我们只是复旦整体科研水平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