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2001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它有哪些理论创新?”“怎样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今在大江南北的高校校园里,这些都成为大学生们课上课下时常讨论的话题,一股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在大学校园兴起。
肩负起特殊使命
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一致认为这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是高等教育战线的一项特殊使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7月中旬以来,各地教育部门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在暑假期间组织本省(区、市)高校“两课”教师认真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精心部署,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组建讲师团,举办“两课”教师培训班等,为开学后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做了充分准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各高校认真总结几年来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经验,坚持领导重视、教师先行、精心部署、积极推进的指导思想,按照从多门渗透到相对集中、再到单独开设课程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贯彻《讲话》精神的教学建议,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在“进学生头脑”上下功夫。近半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工作实践证明,这一工作思路符合高校实际,取得了明显成效。
头等大事抓实抓好
近半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抓实抓好,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天津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天津市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各校工作的领导,以原有“两课”科研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为基础,成立“天津市高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市教委拨专款设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金,并印发“实施意见”,加强统筹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确保《讲话》精神进课堂。
江苏省于8月上旬在全国高校系统率先对高校宣传思想和理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行动及时,层次高,规模大,共有400余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加学习。
广东省重新编写修订“两课”中的7门教材,力争明年6月编写出一套贯彻并渗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广东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上海市要求“两课”教师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进行理论讲授;为加强科学研究,上海市将文科研究课题和德育研究课题的重点放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和宣传上。
浙江省要求各高校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橱窗、校报、学报、网络等媒体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有声势、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宣传教育。
一些省市还以学习“三个代表”的进展情况为重点,对本地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把高校按规定设置课程的情况、课时安排、师资队伍培养、经费投入等问题作为检查和评估的重点。
灵活多样务求实效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积极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务求实效,其中“亮点”频闪。
上好开学第一课。在开学第一天,北京工业大学“两课”教师结合建党80周年的历史,结合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结合今后发展方向,深入阐述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加强教材建设,调整课程设置。北京大学党委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成功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将“三进”工作的切入点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上,突出重点,逐步渗透。
确定重点,积极推进“多门渗透”。南京大学拟定相关课程作为“渗透”和“结合”重点,努力将“三个代表”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以及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抓紧教师培训,提高理论素养。西安交通大学在开学前夕,组织近百名“两课”教师举办了3天封闭式的读书研讨班,集中学习《讲话》。南开大学制定了《“两课”教师师德规范》,明确要求“两课”教师应“首先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代表,德学双先的代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代表”。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把《讲话》作为近几年研究方向,并要求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与社会实际撰写发表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改革教学方法,开辟第二课堂。天津商学院重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暑期组织教师研制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计算机课件,新学期学校的“两课”已完全实现计算机化教学。中南大学为增强“两课”教育教学实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党课和党团活动、全校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各种学习小组以及校园网,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