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重庆大学学生李雯将新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50问》搁在自己的书架上。至此,李雯书架上的党建类书籍已增加到数十本。
作为该校“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李雯今年初将自己的书架改作“红书角”,供同学借阅,深受欢迎。目前,研究会骨干正忙着将“红书角”引入校内300个学生宿舍。
重庆大学这一理论研究会于江主席去年“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组建,8个月内会员从80人增至2350人。
工商管理学院学生胡州精通电脑,应邀为研究会设计网页。胡州原来对理论学习毫无兴趣,现在不仅他自己对学理论兴趣盎然,申请入会,还动员好友加盟。胡州在研究会建起网络信息部,并出任部长。“以前学理论是行政命令,老师自上而下灌输,学生不愿打开心扉交流,很枯燥。研究会是志同道合的同学凭兴趣自发组织,大家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每个人都投入全部灵感、激情、创造力,能感染人。”胡州说。
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纽带的社团,正以加速度凝聚学生,在高校理论学习实践中日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郭华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马列研讨协会会长。谈起社团对学生思想进步的影响,他一口气举了几个同学的例子——
李荣泉专业成绩好,但对国家大事不关心,对党的理论理解不深刻。参加社团活动,他认识到个人前途应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现在是入党积极分子;
王洋思想活跃,但看问题偏激。加盟社团,在良好的理论探讨氛围中受熏陶,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质变……“大家各有特长,互相切磋,乐趣无穷;而且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符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看到专业发展的希望。”会长黄涛说。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陶武成、万利云应中国农业大学农研会之邀,给学生作了题为“农村改革路在何方”的讲座。学生们把教室挤得水泄不通。讲座原计划晚9时结束,结果因大家争相与代表交流而延至晚11时。
农研会是中国农业大学最大的学生社团。400多名成员办业余农校,出《新农人》刊物,与农民通信,免费给农民寄送科技资料,建立服务农民的基地,成立“WTO与中国农业”宣讲团,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不知不觉间,灿烂的社团之花已开遍全国高校。其中仅研究“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的理论社团就有1200多个。一些高校社团逾百个,彼此竞争以争夺更多学生——人称“校园百团大战”。
去年9月至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先后对重庆大学借社团之力进行先进理论教育的创举作出批示。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团市委已成立联合调研组,正在该校进行专题调研。
高校社团活动何以如火如荼?北航团委副书记武力勋说,高校传统的党团组织管理是金字塔式结构,学校、院系、年级、班级,一级级很严密。由于信息传递从高至低经过很多层,每一层负责人理解能力、感受都不同,教育思路的影响力是逐级递减的。而社团是扁平式网状结构,中间没那么多环节,能保证教育内容快速且没有衰减地传递。
最近,重庆大学党委继校团委在“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设直属团支部后,又专门成立直属党支部,团委书记王志杰任书记。这在全国高校尚属首例。
王志杰说:“我们绝不会照搬传统党团组织的组织方式、管理形式,而是充分尊重社团发展的规律,探索思想教育新旧载体水乳交融的有效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