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遏制学术造假的蔓延
2002-01-16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周立民周剑虹

字体大小:

    合肥1月15日电

  学术界本应是一块探求真知的净土,然而近些年来,由于急功近利,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被一些人弃而远之,有的竟然弄虚作假获取名利,失去了学者起码的道德。

  博士生导师竟是“文抄公”

  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杨敬安教授,曾在安徽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研究界赫赫有名。合肥工业大学网站介绍说,杨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系,是本校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纽约科学院Fellow,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图像理解、模式识别等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内兼职,并兼任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旅美学者方舟子在互联网上设立了一个专门进行学术打假的网站。2000年,一位以色列博士向这个网站投诉,反映有关杨教授抄袭行为的电子邮件“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指出杨教授1995年在IEEE/RSJ智能机器人和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是抄袭他和另一位博士1992年合作发表论文。方舟子认为,如此赤裸裸的、全盘的抄袭,甚至我这样的外行都可以识别出来,因为杨敬安几乎是逐字逐句地抄袭两位博士论文的文字、标点、数据、公式乃至复制插图和照片,为慎重起见,我又请其他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比较这两篇论文,都得出了抄袭的结论。

  在此之后,方舟子又接到几个类似投诉,这些投诉都一一得到证实。他发现杨至少有5篇论文几乎是全盘抄袭国外学者的成果,甚至有些地方抄都抄错了。方舟子说,这是迄今所见的最大胆的学术抄袭,如果我们再仔细检查杨敬安的其他论文,还可以发现抄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人的学术成果、学术地位,是抄出来的。

  2001年9月,中共合肥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给予杨敬安开除党籍处分的决定》写道:“杨敬安在截止1999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严重抄袭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有6篇。杨在1993年申报教授、1995年申报博士生导师的材料中填报了以上部分抄袭论文,并虚构国外研究成果一项,填报实际上并未发表的国际会议论文两篇。”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庆承松告诉记者,杨敬安在事实面前认错态度很好,校方正在研究对杨敬安的行政处理、处分意见。

  学术造假不止一人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学术造假比作“癌症”,认为一个人得了恶性肿瘤如不切除肌体就会腐烂,这种现象不遏制也会毁掉学术界,因为这种行为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通过诚实的奋斗获得名利是值得尊敬的,而弄虚作假甚至剽窃是可耻的。遗憾的是搞这种不体面动作的在学术界绝非杨敬安一人。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徐根应说,学术界也有假冒伪劣的学者,虽然这不是学术界的主流,但有发展的趋势。

  省教育厅提供的《1997年以来高校职评发现师风、学风问题一览表》列举了不少学术造假者,如皖南医学院、池州师范学院的两位副教授把别人发表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名字发表,滁州电大一位副教授把一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公开发表。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2000年前每年发现的造假、掺水者一般只有两三例,而去年以来已经发现了7例。

  杨敬安告诉记者,他本人和他的妻子现在都背上了难以承受的精神包袱。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杨强调他当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住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点,本人对于“引用”别人成果在思想上也没引起重视。这种说法难以让人信服――他为何在申报职称和奖励时也用了假材料?

  高职称就意味着高待遇,看来还是名利的驱使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朱清时认为,学术造假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利主义是一大祸首,有的研究生为了尽快出成果,编造数据;有的学生为了出国,不守诚信,骗学校、骗老师,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在学校的流行就成了学术造假的温床。他认为学术造假是浮夸风气、浮躁习气在学术界蔓延的结果。

  让学术骗子成为“过街老鼠”

  各个级别的职称、奖励和荣誉都要经过评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也须经编审。为何有些人能通过剽窃、造假不劳而获?试想,如果只要作假了就会被逮住,还会有人执迷不悟吗?有关专家认为,除以道德建设遏制急功近利提倡科学精神这一治本之策外,从操作层面来讲,使评审“硬”起来,更加科学、严格,是防治“学术癌症”的一剂良方。

  据介绍,近年来安徽省要求申报高级职称必须提供作品原件,并进行公示,建立了评委库,随机抽选,有不少是来自外省,以杜绝“人情分”,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但仅有这些还不够。他建议要建立评委责任追究制,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做顺水人情、敷衍塞责。此外,他认为对于评职称、报荣誉的要件之一――论文,要增设答辩程序,这样会迫使有些人不敢再滥竽充数。学术刊物过滥,有些刊物只要给钱,论文质量再差也发,安徽省教育厅就曾发现一家全国知名的医学期刊居然一期出了7个样本,登了大量“创收”论文,对这样的刊物如不依法严管,就会产生大量的假冒伪劣学术产品。

  朱清时院士忧虑地说,现在可怕的不是有人作假,或制度上有漏洞,而是很多人明知有人在骗,但抹不开面子,对学术造假采取容忍的态度,对欺骗行为熟视无睹,有的单位采取保护主义态度,怕坏了单位名声,长此以往,终有一天会败坏集体的学术风气和科学精神。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韩启德院士批评急功近利与浮躁学风
· 连外行都可以识别出来 合肥名博导也是"文抄公"
· 天下文章一大抄? 竟有1/3大学生认同
· 王铭铭事件让人想不通
· 看“学术贩子”如何贩卖学术
· 北京大学:建设学术道德“法庭”
· 首都女教授倡议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 重庆揭出连环抄袭案
· 学术风范首要在诚信
· 重庆大学迅速处理剽窃事件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