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15日电(记者原春琳)截止到今天下午5点半,北京大学BBS的“三角地”发了1200多条帖子,其中起码有三分之一都与刚刚被曝光的王铭铭涉嫌剽窃一事有关。
学术腐败是近年学术界的一个敏感话题。很多人对此次事件的主角王铭铭及其专业都还相当陌生。
记者从网上查知,王铭铭,1962年生,1987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硕士毕业,1987年到1994年留学英国8年,取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并被伦敦城市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先后聘为博士后,1995年曾有3个月时间被台湾邀请为访问学者。王铭铭著述颇多,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他:“王铭铭把西方最先进的人类学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并把西方的理论拿来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
从简历来看,王铭铭是个有成绩的年轻学者。让一些人不解的是:《想象的异邦》只是一部有普及性质的随想,并不代表王的学术水平。
名为carolk的网友说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他为什么要抄袭呢?他说:“看了很多帖子,大概可以确认的是:一,王老师有抄袭行为;二,他是有一定学术建树的。总感觉他没有抄袭的动机啊,想不通。”
但也有人指出,有才华的学者,涉嫌剽窃,这在学术界并非第一宗。其背后的社会心理根源,值得探究。
记者电话采访几位相关专业的年轻学者,他们都表示“不方便”评论此事。
以创办反对学术腐败的“学术批评网”而闻名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杨玉圣说:“王铭铭受过最系统的科班训练,回国后也得到了同行中相当好的待遇,在学术上也确有建树。他为什么还会这样做,我也想不明白。”
杨玉圣认为,中国传统上缺乏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的概念。学术评价单纯以数量为重,轻视质量。再加上近年学术风气浮躁,一些学者热衷于构建框架,基本功不扎实,而有关方面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一些做错事的学者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学术研究上的一些不正常现象由是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