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教育硕士越来越走俏
2002-01-22    本报记者 张双武

字体大小:

    一个侧重于培养教学能力,塑造优秀教师的专业学位———教育硕士,正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教学与管理人员的青睐。据统计,在20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中,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首次突破一万人。

  与侧重培养研究人才的教育学硕士不同的是,教育硕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但两者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

  1997年,我国第一批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入学,人数只有191人。几年时间,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招收教育硕士的院校由1997年第一批的16所试点院校扩大到了2001年的29所,专业由1997年的7个扩大到2001年的14个,招生人数由1997年的191人扩大到2001年的8550人,超过了前3年招生人数的总和。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513人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湖北省内惟一招收教育硕士的院校是华中师范大学,据该校研究生处介绍,为了让广大一线教师方便地学习,教育硕士的学习年限为2 4年,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一般采取脱产和不脱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一位正在华中师大攻读教育硕士的中学地理老师告诉记者,他是脱产攻读学位,学习年限为2年,其中一年在学校脱产学习,修满课程学分,其余时间回原单位学习和实践,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

  据这位老师介绍,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总的学分不少于34个学分。以地理专业为例,学位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原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外语等5门,专业必修课程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地理科学新进展、教育技术学等5门,选修课程则有中外教育史、科学思想史、科学方法论等19门。

  与教育学硕士相比,教育硕士在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方面,标准一点也不降低,而且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要以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按规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有关学科老师参加。

  为提高教育部门推荐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积极性,湖北省教育厅规定,读书的费用由本人、单位和省教育厅各负担三分之一。学员在读期间,原单位应按在编人员对待,毕业后,仍回原单位任教。

  为保证一线骨干教师读完教育硕士后不流失,湖北省教育厅还规定,取得教育硕士学位的老师在原单位服务期未满5年的不得调离教育战线。

  截止到目前,湖北省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6%、82%和67%。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今后将成为中学专任教师和校长或中、小学管理人员的任职和担任较高职务的资格条件之一,并将与中小学教师的高级职称评定联系起来。

  ■小资料

  目前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校的29所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农村教育最缺的是人 最根本提高人的素质
· 教育是一种力量
· 教育BLOG的实践反思与未来展望
· 落实教育振兴 教育部与山东省共建重点大学
· 中国教育IT产业4年后将达44亿美元
· 山北乡以教育活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 结合实际促教育发展 扎实推进高校教育
· 容县推进城乡公平教育
· 教育热点成高校先进性教育着力点
· 注重分类指导 体现和谐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