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16日一版头条报道的贵州省遵义医学院将新校区办到珠海的消息,引起了众多读者关注。为此,记者走访了贵州省教育厅分管高等教育的副厅长封孝伦博士。
封孝伦说,站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贵州面临着既是穷省,又要发展高等教育的冷峻现实。要解决这个矛盾,一个方向当然是通过创造优惠条件,大量引进人才、资金及国内外的高教办学资源,但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应当积极转变思维,不妨“走出去”看看。正因为落后,就更需要逆向思维,打破贵州的高教只能贵州人办、只能在贵州办的传统的、甚至是封闭的观念。既然遵义医学院存在着办学经费、发展空间等方面的一些困难,而又有珠海这样的地方能为它解决,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发展贵州的高教,何乐而不为?
他指出,当今时代,从国际到国内,整个社会都逐步走向开放、交流与融合。珠海正在将构建一个开放性大学城市的思路一步步落到实处,今后还打算引进国外的大学。长远看,如果贵州在那里没有一扇窗口,没有一个渗入全国统一的教育大市场的落脚点,借以了解相关前沿信息、学习借鉴先进的高教管理模式,无疑将会是一个缺憾。别的不说,协议刚刚签订,“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的交通标志牌就被四处立在了路旁的高效率,对人便深有启发。不能总是跟在发达地区后头转,等到贵州的高校都成了“重点”,才往外走。
封孝伦介绍说,“遵医”到珠海建校区,并不等于脱离了贵州。对此,省教育厅从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两个前提:一是贵州的教育经费有限,投给“遵医”的部分,只能用于其遵义本部,不能挪到珠海去,珠海校区建设经费靠市场运作解决;二是“遵医”必须完成贵州省下达的高等教育计划,其招生指标还是贵州的,主要还是招收贵州的学生,师资也属于贵州。这样,不但不会导致人才流失,还能利用珠海的地缘优势吸引部分人才,今后,珠海校区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任务需要,采用多种灵活的轮换方式,服务于遵义本部。
他同时澄清,贵州的高校也不是都“走出去”了。目前,全省1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包括“遵医”在内,有3所是医学院校,具有相对较强的教育资源,同意其率先“走出去”,符合贵州的实际,能够使其从更宏观的层面为全省高等教育作出贡献。
最后,封孝伦表示,凡事都可能有两个方面的结果,既然是一种探索,就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也可能失败,甚至是全部的流失,这些省教育厅都曾周密考虑过。所以,今后,既要注重发挥“遵医”到珠海建校区的有益作用,又要保证教育资源不流失,这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工作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