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4月5日专电(记者 何丰伦)“我参加经贸英语的学习班,本来是想好好提高一下口语和听力,没想到这里的教学和以往没有太大的区别,学到的东西感觉还是用不上。”广西南宁“梦之岛百货”的销售员黄丽娜小姐说。
2001年,黄小姐参加了一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经贸外语专业的学习,一个多学期下来,让黄小姐困惑的是,基础外语、综合英语的课开了不少,可是真正能够用上还真没多少。今年4月4日晚上,两位来自英国的客人希望购买一件衬衣,黄小姐和她的几位同事费了好一阵子才让客人明白过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少学校的外语教学仍然是‘重基础轻应用’。”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的王老师说,“国内一些高校的外语教学仍然是综合英语、听力、口语、写作‘老四套’,强调语法胜于强调口语,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上让不少初学者望而却步。”
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宁可选择外籍教师直接授课的“速成班”、“辅导班”,而不愿意选择国内高校自行开办的“正规”训练班。教材老套、教学模式陈旧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我的问题在于缺乏与人交流的氛围,在外籍教师直接授课的‘速成班’里我能够感受到良好的语言氛围。”广西区直机关工委的公务员小李说。小李去年才考过了公共外语六级,可总觉得开不了口。
不少外语专家指出,“老四套”教学模式学生看似收获颇丰,实际运用却“未战先怯”。而外语从根本上上讲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外语教育更应该强调的是交流的能力而不是复杂的语法。“正如幼儿学习语言是从单个词、字母的发音开始一样,英语的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广西大学的外语教师李纯说。
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郑学檬是英语“工具论”的倡导者,十多年前他就通读了复杂的英文版十卷本《欧洲经济史》,“可至今我的口语依然让外国友人忍不住偷笑。”郑教授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