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美国密西根大学原高教研究中心主任马维·彼得森教授刚一走下讲台,教育部副部长周济就表示,希望这位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面盛名卓著的专家,能给正在制定当中的新本科教育评估体系出谋划策。教育部希望通过实施新的评估体系,确保教育质量。
从1998年到2001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由643万人发展到了1214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了13.2%。快速扩张之下,怎样确保教育质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通过评估,敦促高校提高水平,达到保证教育质量的目的,是各国的共同做法。综合论坛上专家的介绍,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评估既有官方和半官方性质的,也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评估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类:大学排行榜,这是一般社会公众最熟悉的形式;资格评估,只有通过了才能办学;水平评估,可供政府或有关投资机构在投资时参考。
我国官方对高校的评估始于1994年,主要针对本科教学。截至2000年4月,161所高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一次通过率为77.64%;有80所高校申请参加教学工作优秀评估,已评高校13所。评估对高校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深入、规模的扩张、办学体制的多样化,大学质量评估也越来越复杂,建立新的评估体系刻不容缓。新的评估体系该怎么建?不妨先来看看国外的情况。
90年代初,一向推行精英教育的英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入学率快速攀升,短短几年由90年代初期的15%上升到了90年代末的30%以上。一时间,教育质量成为英国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据彼得森介绍,英国有一系列质量评估组织体系,包括大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学位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协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等机构。
这些机构在政府政策框架下运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府政策对高等学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审计。大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学位委员会代表政府对高等教育实施水平进行评估和质量监督,前者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每四年一次的评估结果制订大学基金分配方案,并与大学签订合同,监督经费的使用效益;后者对大学以外的高等院校,如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进行质量监督,统一颁发学位、文凭和证书。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协会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是受高等学校资助的、独立的、非盈利的有限公司,承担质量保障、公众信息、标准确认、证书框架的管理,以及为各高等教育机构申请政府拨款的条件制定可操作的规范。他们依据《质量保障手册》轮流对所有的英国高等学校和海外教育合作项目进行全面的质量审计和评估,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评估报告的单行本,供教育行政组织和高教基金机构作为政策依据。
美国实行的是高等教育认证制度,认证委员会是非政府机构,负责专业和职业认证组织的协调工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认证过程很复杂,大概要2至4年的时间,认证的结果将公布于众。虽然美国并不规定教育机构非得要通过认证才能办学,但通常情况下,只有通过认证的教育机构才对学生有吸引力。
大学排行榜是美国人的“发明”,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组织,评估体系中有多个指标,比如经费、科研成果、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等等,给各项指标打分后再用一个公式算出总分,按分排队。由于其一目了然,这种形式广受社会重视。后来,这种方法被英国等国家采纳。目前,中国做大学排行出了名的主要有两家:广东的科学学与管理研究所和“网大”网站。虽然社会影响最大,但是这些社会机构的排行是否科学、权威,历来争议多多,比如指标体系的制定是否合理、权重是否科学、数据来源是否可靠等等。
2000年网大首次公布“200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时,社会公众和高校均对此反响激烈,有的高校向教育部写信痛斥“不合理的排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而有的高校在行政办公楼前打出标语,“热烈祝贺我校进入排行榜XX名”。在“网大”的网站里,各种争论使网路几乎“瘫痪”。与中国大学的态度颇不相同,对大学排行榜,世界大学里的龙头老大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校长一致说:“我们对排名并不十分看重”。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排名总是用一些统计数据去说明问题,而精确的统计数字不能完全说明办学质量效益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实,对大学排名,中国大学也不必太认真。
中国未来的教育评估框架是什么样的?记者了解,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将过去的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结合起来,组织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未来5年内对全国1000多所高校进行评估。由于工作量太大,教育部拟在全国几个大区建立评估中心或评估院,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评估方案,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另外,还将考虑实施各专业的学术和教学评估,按专业进行排名,像国外通常做的那样。
“各国经验证明,评估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立适合中国高等教育情况的评估体系非常必要,这项工作教育部抓得非常及时。”校长们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观点非常一致。
北京一位大学校长认为,美国模式与我们相差较远,而英国高校的评价系统与中国现实比较接近,值得借鉴。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和对外经贸大学校长陈准民认为,在制定评估体系和指标时,一定要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因地制宜,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另外,一定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定位和不同特色学校的实际,分类别进行评估。
展涛建议,应对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资格认证。陈准民认为,可以从学科专业评估开始,综合评估要慎重,制定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导向性,要小而精,给学校办出特色留出足够空间。他认为,我国目前尚缺乏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的社会环境,诚信文化氛围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彼得森教授建议,中国在制定评估体系时,不能照搬别国的做法,一定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另外,应考虑大学的多样性,不能拿苹果与桔子比。他建议,首先要搞好评估的基础工程——数据库建设,组织有关方面采集大量教学评估所需数据,提供给有关的评估机构,不管是官方机构,还是社会中介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