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0月28日电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专业院系院长系主任大会上,一些学者对我国当前建筑类专业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脱节”现象表示了担忧。
这次由全国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建筑学科高等教育界最高级别的会议,集中了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高校建筑学科的精英。与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齐康教授在会上首先表达了他对我国高校建筑专业中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担忧。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杨毅也指出,建筑学是文、理、艺术相结合的特殊专业,“师傅带徒弟”的色彩很浓,其实践性很强,但目前国内高校中不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培养出合格的建筑类人才。
长沙交通学院建筑系的聂磊老师等则明确指出,重设计课、轻技术课的观念在一些高校仍有市场。两课脱节,一些院系建筑设计课从始至终停留在方案阶段,直到毕业设计才要求学生考虑结构、构造、物理和设备等相关技术问题,这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回避,靠蒙混过关毕业。另外,建筑技术课条块分割,各门课程分属于多个系部、产生“各吹各打”的脱节现象,即便在同一个系,建筑构造、物理和设备等课程与建筑设计课也不能相互交流沟通。
学者们认为,我国建筑学专业教师的总和素质还亟待提高。一个合格的建筑师,应该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他们应既具有想象力和创作激情,又脚踏实地认真严谨;既具艺术人文气质,又有厚实的工程技术背景。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必须在“总和”上做文章,做到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全方位契合。
据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李保峰介绍,目前我国的建筑学专业已有80多所学校开办此专业,在校学生2万多人。这些“脱节”现象亟需引起重视,毕竟,建筑是功能目的、物质技术条件、美学法则和建筑思想诸要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运动及其统一过程的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