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专家访谈: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007-08-22  中国教育报  汪瑞林

字体大小:

  8月16日,教育部对外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大学语文教育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近一两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加强和改革大学语文教育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

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访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徐中玉

  徐中玉在修订教材时,创新性地加入大量彩色插图,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直观、感性认识。图为《大学语文》(高教版第三版)中沈从文的《常德的船》一文的配图。 (孙振威 供图)

  徐中玉,1915年生,著名教育家、文艺理论家。曾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上海市作协主席;著作和编写教材达两千多万字,主编大学语文教材多种,影响深远;现任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华东师大中文系名誉主任。

  记者:徐老,您是改革开放后高校恢复大学语文课程的首倡者,也是“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的发起人。能否简单回顾一下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情况,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意义何在?

  徐中玉:中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有着比较久的历史。1934年我在山东大学读书时,学校就开设有大学语文课程。新中国成立后,高校里也都开设大学语文课,但是从1952年开始,大学语文课在高校的课堂上消失了,直到1978年才得以恢复。

  大学语文课程,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课程之一。有人认为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到大学不需要再学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母语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大学语文是高等层次的母语教育,它兼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侧重于工具性,而大学语文更强调人文性和审美性。

  其实不光中国强调母语教育,许多国家开设有类似中国的“大学语文”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本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和别国的优秀作品,课程的普及程度比我们还高。目前我们许多高校对大学语文课不够重视,有些学校还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但课时太少,而一旦学校要压缩课时,往往先拿大学语文课开刀。

  记者:有人认为目前大学语文教材过于泛滥,而且许多篇目和中学语文课本重复,因此大学语文被戏称为“高四语文”。您认为大学语文教材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尴尬境地?

  徐中玉:大学语文教材改革,应倡导多元化发展,但是应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据统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共出版发行大学语文教材1402种,目前正在使用的有100多种,一门基础课程出现这么多版本的教材,在世界范围都是前所未见的。因此,目前大学语文教材要多元化,更要整合,要做到“既多元又有序”。

  二十多年来,我应邀编写过各有其用的大学语文教材7种,所选古代文学名家名作,大多已被近年新出的中学语文教材选入。这些名作,让学生早点读到,我认为是一种进步。而选文的重复确实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第三版)中,我对选文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更换了大约1/3的篇目,已经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基本被换下了。选文要尽量避免重复,但是有些作家是不能回避的,我的做法是选用同一名家的别篇名作,或理解难度较深的名篇,以增强大学语文课程的研究性与探索性,满足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

  一些篇幅较长、理论过于深奥的作品,也不适于选入大学语文教材,因此在高教版的《大学语文》第三版中,所选古代文学作品大多短小精悍,值得仔细品味、反复研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徐中玉:中国知识分子物美、价廉、耐磨、爱国
· 大学语文为啥遭遇尴尬
· 大学语文,何时不再“边缘化”
· 取消8年后重庆一高校恢复《大学语文》为必修课
· 大学语文不能定位为某种专业性的学科
· 大学语文被指“五宗罪” 教学质量不均内容陈旧
· 多种原因造成大学语文“边缘化”
· 大学语文遭遇尴尬 教材质量次学生满意度低
· 大学语文:高开课率背后有隐忧
· 大学语文靠什么走出困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