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因为网恋,成绩急剧下滑,自感无颜面对老师和父母而离校出走,躲在一家地下旅馆达一个多星期。
上海海事大学学生杨元元,面对贫困、误解等人生挫折时选择了自杀逃避。
……
不久前,上海市教委向社会发布的《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中透露,2009年高校安全事故共造成24人死亡,其中自杀身亡的大学生13人,因突发疾病猝死的大学生7人,分别占本年度大学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54.17%和29.17%。
专家呼吁,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淡薄,面对各种压力,容易造成心理偏差而走向极端。全社会要更多关注孩子早期成长环境,避免形成人格缺陷,亟须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
自杀猝死意外伤害事件频发
今年1月12日,上海松江大学城文汇路景观河道内打捞起一男一女两具尸体。经初步调查,亡者均为大学生,女生是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大一新生,男生系上海某医科大学学生。据分析,可能是由于感情和学业压力导致两人跳河溺死身亡。
据统计,去年上海共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21起,造成13人死亡,8人未遂(其中4人受伤)。在已明确原因的16起自杀事件中,有3起为学业、成绩方面原因导致自杀,有2起为感情问题导致自杀,还有11起为学生心理障碍、精神偏差等导致自杀。
上海市教委关于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的通报还显示,2009年发生了数起学生因疏忽大意、自我保护不当而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共有7名大学生猝死,其中5起为学生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突发引起猝死,2起为学生在校外饮酒过量引发猝死;1名学生在外地实习期间因废气中毒受伤,1名学生在捡拾复习材料时不慎从阳台坠楼受伤。
上海市教委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张海燕指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甚至发生自杀事件,其深层原因是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耐挫折能力差。一些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的厚重期望,但他们在现实环境中又难以达到理想目标,于是对自我的存在产生怀疑。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杨雄认为,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频发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原因集中于“情感、学业、就业压力”,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严重不符
一位学生辅导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很难监控学生的心理问题,老师只能从学生平日表现中发现。一些自杀事件发生后,高校才知道相关学生患抑郁症已有几年,而知晓学生病情的家长又不愿告诉学校。“一些家长对于学生心理问题同样非常淡漠。有个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学校希望家长送学生去医院治疗,家长竟说随他去”。对突发疾病的预防也存在类似问题。一些学生有某类病史,但在新生体检时未被查出。学生和家长为“保护隐私”,也没有向学校说明。
杨雄曾做过一个90后学生群体的调查,发现他们对于物质和信息自由很满足,虚拟社会化程度很高,好像什么都知道,但事实上人格心智的成熟度很有问题。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以升学为导向的,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很多大学生年龄上是成年人,心智上远未成年,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都与成年人的标准相差太远,遇到问题时无法作出清醒的处理,容易走极端。
不少高校老师向记者表达了对现在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担忧。“不要攀爬阳台、不能高空抛物、晾衣服要用衣叉……”这样的警告语出现在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中,记者甚至还看到连如何保管钥匙和信用卡等都有详细说明。“这些警告语看上去有点可笑,但这样的事情确实会经常发生。”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苏卓君说。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每年都有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学业难以继续。今年新学期校方解除了针对大一新生实行了两年的禁网令,不过仍然规定,每天晚上11点半断开网络,并对每个宿舍的IP地址上网时间进行监控,如果时间过长就要干预。
高校现有管理重事后轻预案
上海杨浦区某大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安全教育是每个学校常规教育中的一部分,但大部分高校实际上做得很不专业。该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对记者说,大一入学及军训时,学校组织过大范围的安全教育,但只是流于形式,大多是“走过场”。
在上海大学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高等学校安全管理论坛上,教育专家指出,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预防远比“治疗”重要。只有做好安全预案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卫处处长王有洪表示,我国高校现有的应急管理机制,着重“事后处理”,轻视“预案管理”。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应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三个阶段,“但传统的观念,使我们更注重‘惩治’而忽视‘防范’”。
“高校的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必须成为当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缪迅教授指出,要从以往的“选修课”位置上升到“必修课”的位置,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有专家表示,目前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正对年轻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网民,接受不良信息更直接、快速,这将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未来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推荐专题:把握心的航向 唱响青春之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