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校博物馆 “附属”之痛 何处觅“芳踪”?
2010-07-23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北京高校博物馆走访手记

  它们一直很寂寞  

  

 

宋嵩绘

  阅读提示

  “学校的博物馆在哪?”这个问题,居然难倒了大学校园里的学子们。

  有两种回答很是耐人寻味:有人说“我从来没去过,不知道在哪儿”;也有人说“肯定有,大学没个博物馆怎么可能!”两种回答所透出的反差感倒是描述了高校博物馆的尴尬地位——它很重要,保存了文化与历史的记忆;但它很寂寞,被隔离在了关注之外。

  何处觅“芳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博物馆在飞机模型爱好者中很知名。每周举行的大型仿真飞行表演,总能吸引些人群。但由于附近在施工,博物馆将搬往昌平,飞行表演也有些日子没办了。

  现在,馆内因搬迁显得有些乱。“平时这儿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表演的挺多,大学生反而不多。”制图员杨老师表示:“经常会有单位组织团体进行党史教育。”馆内飞机模型的布置简单而朴素,依稀能看到上个世纪的影子。

  “馆里印发的宣传册也没多少人拿走。”杨老师有些无奈。据介绍,特色类型的博物馆大都依托于高校的特色专业建成,并不存在“经营”理念。但专业博物馆踞于本专业体系中,实质上形成了对社会人群的“专业屏蔽”。在一般的旅游指南上,就少见高校博物馆的“芳踪”。

  成为谁的“附属”?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入口隐藏在教学楼内,窄小、静谧,昭示着强烈的“附属感”。

  它是唯一入选中国10家特色博物馆行列的高校博物馆,在圈内口碑甚好。博物馆很新,并不经常修缮。馆长徐雯透露:藏品都是工作人员从乡间的少数民族地区采集而来,很多世所罕见的珍品价值巨大,其中有全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赫哲族鱼皮衣。

  但即便如此,这家每周只开放两天半的博物馆依旧门可罗雀,只有一位管理员在做馆藏记录。

  据了解,专业性博物馆目前大都存在于高校中,难逃被“掩藏”的命运。它们长期疏于开拓社会资源,缺乏“独立”意识。其利用率大大降低。学术功能少人问津,社会功能更无法被有需求的群体利用——这成为高校博物馆的“附属”之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市教委:鼓励高校建虚拟博物馆平台
· 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2016年将完成网上3D版
· 高校博物馆成重要的育人课堂
· 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 高校博物馆:探寻“文化育人”新路
· 在京高校博物馆将陆续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 夹“缝”中的高校博物馆 如何走出“围墙”?
· 夹在“缝”中的高校博物馆 如何走出“围墙”
· 中国高校博物馆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我国高校博物馆超200座 大多"养在深闺人不识"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