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星期六。田云和爱人带着5岁的孩子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幽静的校园里,有一幢古朴典雅、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这里是一座小型的航运专题博物馆,大大小小的船模、指南针,描绘了东方古国的海洋文明。
上海交大航运专题博物馆。资料照片
同样在校园里,相隔几百米,便是开馆不久的钱学森图书馆。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的科学家纪念馆,大量的文献和实物向人们讲述着“人民科学家”的成长和情怀。牵着孩子边走边看,田云很开心:“没想到学校里藏着这么多宝,在这里是最好的熏陶!”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明之窗。高校博物馆作为文博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在塑造大学精神、繁荣校园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高校博物馆还是大学对外科普宣传的窗口和社会交流的平台。近年来,随着认识不断深化,高校博物馆正在跳出教育“内循环”,融入社会“大循环”,发挥独特的育人作用。
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
像上海交大这两座校园里的博物馆,上海目前有十几家,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宝贵资源。
田云告诉记者,头一次寻访校园里的博物馆,“一路问了不少学生,好不容易才找到。”让她感慨的是,许多高校博物馆不仅大众的知晓度不高,很多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也未必会注意身边的“风景”——
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有全国最大的抹香鲸标本;复旦大学博物馆的台湾高山族民俗文物藏量居内地之最;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最早的钱币贝币;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医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中医史专业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的东方乐器博物馆是我国艺术院校中第一座乐器博物馆;上海体育学院的中国武术博物馆是世界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术文化的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