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我国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述了未来10年教育的发展蓝图。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去年11月在“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发表演讲时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的科学发展之路,更加重视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那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在哪里?部分高校领导、教授就此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高教质量还有不小差距
王祖温:我国从1999年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扩招,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国家经济条件等限制,在师资、设备等资源投入方面还存在差距,尽管我国在高等教育规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高等教育在质量上还未尽如人意,尤其在原创性成果方面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尚有差距。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加快一流大学和重点大学建设步伐,培育一批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质量也不断提高。
但是,与世界上一些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育投入不足。我国是人口大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且高等教育的起步较晚,因此,无论在基础上,还是各种资源上,与世界一些高水平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二,拔尖创新人才不足。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我国的大学还需要不断努力、开拓创新,以培养出不同领域的拔尖人才。
第三,高校办学自主权还有欠缺,受制约因素较多。
第四,高等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现象。造成学术比较浮躁,部分人不能潜心扎扎实实做好人才培养和科技工作。
葛晓音:前些年,特别好的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都出国了,特别像北大、清华,几乎就是为美国输送优质研究生的。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想留在国内发展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多,但每年还是有大批优秀的学生出国,尤其在一些前沿科学领域,我国与国外的确还有不小的差距。至少说明,我国大学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够。香港的大学,某些专业的学术水平未必比得上内地的大学,但它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学上,这也是内地大学的一个最大弱项。另外还有一点,无论美国还是香港,大学的氛围更自由一些。
葛剑雄:各类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实质是教育经费的增加,但是增加的经费又不足以使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于是就集中资助其中拔尖的、卓越的部分。另一方面,通过计划、项目的方式比较容易看得到成果。但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只有普遍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这就需要普遍增加教育投入,并使一些突击性的、评比性的项目常态化。
我个人不赞成用过多的非常规方式。事实证明,各类计划、项目、工程、基地,不是没有成绩,但是要持久发展下去往往就会显得先天不足、后天乏力。希望教育行政部门改变此类做法,更多地对教育实施经常性的均衡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