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2月11日,2012年自主招生的一个高峰即将来临:“北约”、“华约”同时开考。每一年的自主招生,都将公众的视线聚焦于高招制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有人发问:偏才、怪才是否因为自主招生而有了一张“通行证”?又有人担忧: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是否会因自主招生而进一步加深?更多的目光,射向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局:“世界一流大学”的老调何时能在现实中奏响?中国教育缘何“难产”杰出人才?学术腐败等如何得到有效遏制?
面对种种中国教育的热点问题,南开大学校长龚克9日做客文化讲坛,呈现别具一格的“龚氏观点”。
推荐内容>>高校自主招生陷应试阴影?培训辅导乱象丛生
推荐内容>>复旦自主招生“千分考”开考 错1题倒扣2分
推荐内容>>高校自主招生2月扎堆考 逾20学校考试"撞车"
自主招生=不拘一格降怪才?
◆偏或怪,不是培养指挥棒
◆教育不均衡,难用高考解决
很多人在呼吁改革高考制度。现在,高考的明显缺点是按总分排队。在“排队”的逻辑下,每所学校都想吸引最好的学生,高考变成了所谓的“掐尖大战”。事实上,人才是多样化的,简单以总分排名,就把多样化抹杀了。
自主招生考试,是在目前高考大框架下的一个补充手段,是高校招收多样化人才的一种渠道。今年,南开大学退出了“北约”联盟,源于我们想配合本校的教学改革,在招生环节上做一些契合南开特色的尝试,为高考改革做探索。今年,我们自己组织考试,强调要体现出分科考试的权重,在多科考试的框架下力争发现不同的“尖”。我设想,今后还可以更灵活,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考这科,不考那科,考生说了算。
自主招生考试不是选拔个别的偏才、怪才。前不久,南开大学举行自主招生笔试,我们发现,单科成绩靠前的考生,其他方面多数也不差,我们更关注这类人才。少数特别偏或怪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录取,而不是在考试上设置优惠。如果在考试中太注重偏才或怪才,可能会对中学形成“指挥棒”效应,人才培养往偏或怪的方向发展,不是正确的导向。从长远看,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生更有潜力。
有人质疑自主招生抬高了农村学生进入高校的门槛,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有些大学的自主招生面向优秀中学,赋予学校推荐权,这些优秀学校中恐怕少有农村学校,这其实反映的是城市和农村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让大学的考试来解决中学教育的不平衡问题,很难。
其次,我们也曾考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赴考提供资助,但这样做可能吸引更多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这不是我们的本意。以南开为例,今年自主招生报名考生1万多人,约3000人参加笔试,最后通过的只有160人左右。竞争很激励,考生要有理性判断,不要误以为“一自主,托个门路,就能成”。
实际上,比选拔更重要的,是培养。如果说,选拔人才是筛选出好种子,种子能不能生长得更好,才是大学的真正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