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中国式慕课翻转课堂 百万大学生手机听课拿学分
2015-11-18  人民网  

字体大小: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2015年工作会议14日在北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高校代表出席大会。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将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为抓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已有近50万学生通过“中国式慕课”拿到学分

  联盟理事长、北大副校长高松院士介绍说,经过两年半的发展,联盟成员已增加到93家,包括近30所985高校和近70所211高校,这些学校在联盟运营商智慧树网所提供的专业服务平台上,累计开设了联盟委托运营课程近200门,全国受益学校超过1000所,覆盖大学生人群1000万,已有近50万学生通过联盟课程获得了学分,累计有超过100万大学生修读了学分课程。这些课程成为了“中国式慕课”的典范。

  慕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为碎片化知识点视频,使大学生能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线下跨校直播互动和小班讨论学习,使大学生可以把线上学习的问题带到教室,与同学、老师讨论。据了解,在2015年秋冬学期,联盟共组织了8482个教学班,参加跨校直播互动的班级次数超过了1万次。学习人数从2013年秋冬学期的3615人飙升至2015年春夏学期的32万余人,实现了百倍增长。

  慕课能满足当代学生通过虚拟空间学习的愿望

  “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生态。”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说,在这个大背景下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两年多来,联盟中高水平大学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东西部高校优质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体现了这些高校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林蕙青表示,在关注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能背离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要紧紧围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改进教与学模式,满足当代学生通过虚拟空间学习的愿望。她表示,共享联盟开发的慕课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期待在慕课建设和应用的带动下,激发更多高校创新手段,切实推动教育教学更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林蕙青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是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希望联盟和高校继续努力,积极组织协调、动员更多学校更多教师参与到这项富有时代意义的改革中来,研发出更多高品质的课程,引导和示范在线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

  可认定学分的在线课程才能解决西部资源缺乏问题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年轻一代人学习的方式。有人说技术在一定意义上会颠覆大学教育,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技术会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好的机会,为师生提供远程互动的可能。他认为,要解决西部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需要提供经过严格管理后能够认定学分的课程。如果只是提供上网看的视频,就和过去电视大学的课程没什么两样了,因此必须提供互动的课程,这正是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与edX、Coursara以及国内其他平台最大的区别。

  当年为何要推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建设,时任重庆大学校长的林建华回忆说,作为西部学校,很希望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东部学校提供优质资源的动力何在?他认为,一方面是提升东部学校在教学、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东部学校可以通过建设这些资源翻转课堂,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而老师的动力是显而易见的,将来的名师需要有好的慕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式慕课”:如何担当高等教育“鲶鱼”?
· 数据显示“中国式慕课”已覆盖300万在校学生
· 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 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
· 安徽工业大学:微党课“翻转”出“大”能量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思政课“活”了!低头族不见了
· 辽宁沈阳:PAD教学“翻转课堂”
·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探索
· 如何看农村学校的“翻转课堂”实验
· 翻转课堂:迎“难”而“上”才精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