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院居处
我家迁入清华园,是民国十四年四月间事。清华西院宿舍,每栋只有正房三间,右手边有下房一间,内一小间,通正房,可作卧室或储藏室。左边外为厨房,内为浴室及厕所,设备已稍具现代规模,有抽水马桶,只是浴盆是用白铁皮制成,天气稍凉,身体接触盆边,有一种冰凉透骨的感觉,因此后来将它拆下,改用木盆。厨房旁邻接隔壁房屋处,有一小厕所,是抽水蹲式便池,专备佣仆之用。
这些房屋的特点是院子比房屋的面积大,每户都栽种很多花木,屋后紧接邻家前院,门开右边,左邻刚相反。如此共有两列连栋房屋,合计二十户。每户都是朱红漆的大门及廊柱,闪着金光的铜门环,在当时看起来,倒也气象万千。
第二个特点是窗户特别大,一个房间中有三扇大玻璃窗,上为气窗,向后有两扇小窗,对着别家前院,装得特别高,以确保各家的隐私权。除气窗外,均不能开启。气窗上面,蒙有绿色纱布,北方人叫它做冷布。每逢更换冷布及裱糊顶棚,是一件大事,在北方住过的老年人,大半都知道。每户除门铃外,每间上房,均有电铃通下房,这种设施,在当时还很新颖。
王国维
屋外是一条平坦的柏油路,路边种着高大的洋槐树,外面即为石砌的大围墙。这条围墙除南院外,包围了整个园区。正对两列宿舍中间的大马路,有一对大门供出入。门内侧的传达室有人全天候守护。大门外即为通西直门大道,旁有小河,终年流水,清澈见底。冬天仅有靠两岸结冰,春夏山上融雪,急流汹涌,沿着河边散步,听着水声及林间蝉鸣,为一大乐事。
我们向校方租屋时,原为十七号及十八号两栋,以为连号必然毗连,等到搬家时才发现十八号在最西面,十七号在最东面,两宅相距一二百尺,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先住下再说了。后来不知是否与十六号交换了房子,还是十六号正好空出来了。因当时我尚未赴平,事后也忘了追问。总之当年冬天母亲回乡带我来到清华时,我们已住在西院十六号及十八号了。
十六号是父亲的书房,为研究写作的地方。书室为三间正房的西间,三面靠壁全是书架,书籍堆放到接近屋顶,内间小室亦放满了书。南面靠窗放大书桌一张,藤椅一只,书桌两旁各有木椅一把,备学生来访时用。另有藤躺椅一只,置于书架间之空隙处,备疲乏时休息或思考时用。中间为客厅,只有一张方桌及几把椅子而已。东间为塾师课弟妹处,厕所后墙开一扇门,通达十八号。门虽开在厕所,但门一打开,即把马桶遮住,所以虽为访客必经之途,尚无不雅感觉。十八号为家人饮食起居之所,以目前的眼光来看,实在是很拥挤的。
前院平常很少有人进去,大门常年关闭,后院颇整洁,母亲爱花,老佣人钱妈是农家出身,对种花很内行,虽然没有什么名花蕙兰,春天来时,倒也满院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