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塑像
张子高铜像
2011-04-19    

字体大小:

  张子高铜塑半身像由化学系1964届、1965届校友敬立,1994年4月24日校庆83周年之际落成,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陈淑光教授创作。铜像安放于化学馆大门内正中,座台正面嵌有白色大理石贴面,上刻他30年代的学生、前校长蒋南翔的题词:“中国化学界的先驱者,清华化学教育奠基人”;座台两侧分别刻以张子高教授简历和化学系1964届、1965届校友献词:“庆祝母校校庆暨毕业三十周年,六载寒窗凝乳露,卅秋曼迹念宗师。”

  张子高,原名张准,又名芷皋,字子高,湖北枝江人,生于1886年8月,清华“史前期”第一届(1909届)直接留美生,同批赴美的有梅贻琦等47人。同年赴美后,因错过美国学校考期,暂入库兴学院学习;翌年夏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并加入留美中国学生发起成立的我国最早的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在麻省理工学院师从化学大师诺冶士,甚得诺氏赏识,1916年毕业后即留于身边作他助理研究员,并参加诺氏名著《稀有元素定性分析》一书的编著工作。

  虽有名师器重,又有优越的研究条件,但是张子高报国心切,于是在美工作几个月后,他便回到祖国,先后在东南大学、金陵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1929年应聘来清华,历任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举校南迁,张子高于1938年初辗转抵达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合组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后因家事返回北平,先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理学院长,并曾任私立燕京大学客座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张子高应梅贻琦校长之邀,就地参加了清华接收委员会的工作。从此,他重返清华任教。1948年,清华园解放,张子高曾担任清华教育工会主席。1952年院系调整时,他考虑到数理化等基础课对于工科学生的重要性,自愿留在清华担任普通化学教研组主任,对于这一时期清华普通化学教研组的建设和教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同清华诸多老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张子高的教育思想同样属于“通才教育”范畴,并善于不拘一格物选人才。30年代初他担任清华教务长时期,就在北大按常规未录取吴晗的情况下,支持由清华破格录取了这一文史英才,并应胡适函请,给予了特殊培养(给他半工半读的机会,使他未因家境贫寒而失学)。张子高在教学上被公认的两大特点是:第一,努力反映最新科学成就,如在二三十年代,他就把当时尚属新兴科学的“化学热力学”引进到自己教学中来;第二,治学严谨,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对待,以培养学子的求实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曾经随他学习、受到教益的我国著名科学家吴有训、吴学周、张江澍等,对此均有深刻体会。他的学生们说:“张老师教过的几门化学课,虽然都教过几十遍了,但每次他都像开新课一样地认真备课,一丝不苟。”

  张子高本身就属“三通”--文理会通、中西汇通、古今融通式人物。他是一位现代自然科学家,但对中国古代科学史甚有研究,曾先后在《考古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六剂别解》、《原子分子理论的历史发展》等论文多篇,1964出版专著《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部)》。他是一位杰出的古墨收藏家,曾花30年的时间,收藏了近千方的古墨。但他不是单纯为了好古而集古,用他自己的话说:“藏墨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化学史研究的一个小方面。”他对中国古籍十分精通,是一位古诗文鉴赏家和写作家。他和前校长梅贻琦既是同年赴美留学的同窗,又是多年共事的挚友。1948年秋冬,清华同人曾筹划为梅校长作60寿庆,请美术家李宗津先生作梅公画像,特请张子高作《寿序》,其文末段云:

  吾固思夫居今之世,处高明之位,膺斯民之寄,而欲为黎民子孙福利计者,闻公之风,其亦有所动于中乎?推此郭然大公,物来顺应之怀,以表率群伦,流风所被,讵有艾耶?同人既本昔代公绣像之间,写公面目之真矣。傥有得公性情之真于什一乎?仅书此以为公寿。化学系教授张子高书。

  50年代,张子高看到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赋诗感怀曰:

  昔日尝爱杜陵叟,黄犊来去夸人口。地覆天翻千载后,青年志气古无偶。……生根发芽复放花,行看蔚然成林薮。

  可见其文史功力之一斑。

  张子高一贯关心国家命运,富于民族气节。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曾被选为清华教职员公会常务委员,曾在一次集会上发言中谈到“抵制日货”问题。他说:“英国之商店,无不将国货与外国货厘然分别,表明清楚。倘有混淆,是要获罪的。英国是以商业立国的国家,特别提倡国货,以免利权外溢。我国为工业落后国家,更应特别提倡国货,以谋事业之发达。抵制日货为救国之重要法门。”抗日战争期间,他原已随校南下,后因家事不得不又返平,但只在私立或教会学校任职,以谋生计,决不与敌共事,以表民族气节。1959年春,他以73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他被任命为副校长,担负起繁重的领导工作。1963年,当选为北京自然辩证法学会会长。十年动乱期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仍坚持《中国化学史稿(近代部分)》的研究和撰写。1976年12月1日,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整整耕耘了60个春秋的张子高教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0岁。他的子女遵其遗嘱,将他的36000元积蓄全部交为最后一次党费。

  (黄庭复 贾金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的拓荒者——张子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