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会不难发觉,经过几千年漫长而又缓慢、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发展之后,人类社会突然在20世纪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人们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已一下迈入了知识经济。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大开放、大融合的全球化进程。社会的主要资源已从物质形态让位于知识形态,体力劳动已转化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社会信息化使得传统教育和教育手段正在经历几千年未有的变革,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己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现代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即将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发展主流,并成为我国经济从被动开放走向自主开放,从局部开放走向全方位、多领域、全景式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这种蓝图的实现必然要靠人才来支撑,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一支能游弋于世界各种领域而得心应手、富有排除各种险恶能力的能人队伍。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顺应和适应世界潮流,尽早介入到国际主流中去。高等教育国际化已不是愿不愿意的事,也不是可以等上一百年的事,而是必须如此,并且立即行动。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不入时,不入门,不入流,不入道"。
综观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民族和区域那一个不是遵循着知识共享、财富共创的开放规律,违背这种规律即意味着落后。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传播、家业、丝绸技术的输出和国外机器制造、现代科技的引进、各种哲学思想的交汇与互补使整个人类社会立即丰富多彩起来,世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世界大家庭中生活的人类有着许多共性和共识,面临着诸如环境、能源、民族等共同问题,这是国界所无法划清的,也并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可以单独解决的。尤其是近百年来,知识爆炸、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使国家这个概念在一些领域正在淡化,经济全球化已使商务活动越来越无视国家边界,教育也早已突破了国与国的壁垒。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利用人类的集体智慧,调动整修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才能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若到现在我们仍坚持固步自封、游离于整修国际社会而不顾,那么等的只能是落后和挨打。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各种共同体、有的还统一了货币,迈入一体化进程,并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同时,将教育市场延伸到了其他国家。此时此刻,作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促进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之本的我国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已是刻不容缓。既然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我们就应义无反顾地尽早加入,越快越好。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全面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新技术、加快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会对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当地传统文化形成一种侵蚀,威胁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并容易在意识形态、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带来问题。因此我们应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看作是一种挑战性机遇,这种机遇是带有挑战性的,只有智者才能从中取胜。
首先,要想在教育国际化中处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是要尽早加入。世界上的强者无非是凡事领先了一步,比他人早领悟了一拍。当你在国际教育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量、形成一股勇往直前的强势时是不会被人轻易挤垮的。"相反,当你与先进差距拉得大大,则迟早会面临淘汰。天平总是向重的一头偏移,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任何人也奈何它不得。只有当我们在国际教育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量,当中国的文化、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时,才能将双刃剑的副面作用降至最低。
其次,必须先发制人,主动控制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要象对待加入WTO哪样早做准备,研究各种对应措施。我们不能因为怕淹而拒绝下水,而应看到:如不学会游泳则更会被淹死。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这使任何人也无法轻视。只要我们有战略头脑,始终保持主动态势,中国的教育很快就会走出国门,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占居重要一席。西方国家能把经济全球化看作共同富裕、安定社会、化解民族主义的良方,并在教育国际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和利益。我们中华民族也一定化解高等教育国际化可能带来的一切不利因素,造福于民。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设想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差距是知识理念上的差距,即科技水平和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别。面对来自国际方面的种种挑战,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抓住教育国际化的机遇,迅速培养出一支自己的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具有世界价值理念的优秀科学家、教育家和企业家队伍。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在教育上,尤其是高等教育上引进来、冲出去。具体做法可以是:
1.探索在我国开辟国际高等教育特区有关在我国开辟教育特区的设想已经为部分专家所提出。例如在去年的人大会议上就有近30名代表提议: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以借鉴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试办教育特区,进行综合性的深度教育改革。笔者认为,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的教育阶段更有必要率先追逐世界先进,从而高起点、高速度地融入国际主流。为此,是否采取创造性思维,以非常规发展的办法,探索在政府划定的特定地区向全世界开放,在特定的教育领域全方位、针对性、有步骤、规范有序地引入外国资金、智力、教育及管理模式,建立国际高等教育特区或国际高等教育中心。
教育特区内应具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打破教育规律之外的东西对教育本身的限制。特区内外有别,可以吸取我国经济特区管理经验,允许世界名牌大学在该特区内独立建校或设立分校,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招收学生,毕业生可面向全球择业。国内各省市高等院校也可进行异地办学,在这里单独设立或联合设立分校。在高等教育特区内将附设各种非高等教育的国际学校,以解决外籍人员子女和国内部分家庭的孩子入学问题。特区建设将融世界文化于一体,从建筑、休闲、购物、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都体现出国际大家庭的风貌。目前在世界上跨国办学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有的学校还同时成为多所外国学校的海外分校。例如,前不久来华参展的加拿大派特森学院就是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和美国上爱荷华大学的共同分校。但是,变中国某一区域为国际高等教育特区,成为全球性共同教育中心,集世界最优秀的教育、科研之大成,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设想。这个特区一旦成为事实,将无疑对我国的教育、科研和经济建设产生巨大推动力。
2.试办特许学校这里所说的特许学校是指在教育特区之外经过政府特别批准的办学模式,其特许内容起点高,国际合作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是某个项目。通常中外办学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权重相当,或以外方为主。同时,学校须结合中国教育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运作,尝试中国教育的体制改革。
位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所特许学校。它是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合资合作创办的,它结合了国际规范和中国特色,在培养我国管理人才方面是成功的。这也是一所中国唯一特许授予MBA学位的工商学院。这类特许学校得益于政策上的灵活和宽松的机制环境,可以自主地按国际惯例教学和管理,自主招收海内外学生,在世界范围内聘请教师,开设最新的与市场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服务。
3.完善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中外合作办学同特许学校的最大区别是:依托国内某教育机构或某所高等院校,以一级或二级学院形式出现。这类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贯彻以我为主的方针(在某个项目上可以特许以外方为主),经济上自负盈亏、实行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主要培养国内外向型国际化人才,毕业后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是上海最早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之一,也是目前办得较成功的院校之一。这类合作学院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办学中引进的最新原版教材、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加之众多的外籍教师、专家所带来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都为培养社会国际化紧缺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办得成功的合作院校学生通常都具有坦诚开放、适用性强和主动进取的风格。其中最使学生受益之处是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培养了国际意识、学会了国际通用语言和紧跟世界潮流的专业知识。
此外,中外合作办学也可以是项目性合作,进行双方人员交流,科研技术交流,就项目进行培训等。
4.在普通高等院校增设国际关系公共基础课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FedericoMayoy曾说过:"要培养有挑战能力的世界公民,迎接不断变化的世界,要与一个国家打交道,就必须了解该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否则就会隔靴搔痒"。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如果不懂一点国际关系学,不知道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如何应对涉外事务,将给我国加入WTO后迅速铺开的国际交往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有必要在所有普通高等院校中增开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研究等科目作为选修课,有的可列入公共基础课,成为现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中国未来的政府公务员、企业家特别需要具备融入主流经济的素质、国际文化知识和国际社会公共价值理念。
5.重视学生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十分强调就业应聘者的海外经历。几乎所有国外大学毕业生在应聘工作时都将自己的海外学习、实习及生活经历写入个人简历,甚至到别国旅游也作为海外经历的资本。西方国家的一些非研究型高等院校对低年级教育比较宽松,本国学生可以到包括国外的学校就学,对他们的学分都予以承认。日本有些高校还买断美国学校作为学生赴美学习基地,使其增长国外经历,然后返回本国继续学业,获得文凭。我国目前除个别特殊现象外,还无法较大规模地开拓海外学习、实习领域,但是是否可以放宽特许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使学生在学习年限内的某个阶段作为交换学生或访问学生到国外获取一定学分,或者在学习最后一年到国外合作院校获得剩余学分。
6.聘用国际优秀人才参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我国高等院校向来有引进外籍教师、聘请著名专家教授的传统,这种引进速度和规模正在不断加大。但是在高等院校中聘请外国教育管理和行政骨干,担任实质性日常工作的却还从来没有。最近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出任英国著名大学诺丁汉大学第五任校长一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正如该校常务副校长考林?坎贝尔所说:诺丁汉大学正日益走向国际化,因此聘任一位能强化国际特征的校长是十分适宜的。我们是否也可考虑象引进足球教练那样,引进几个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管理上很有经验的专家来充实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呢?如限于费用的原因,是否从教务工作领域先引进或客座胯请个别有长期教学管理经验的专家,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将确实可行的办学思想、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呢?
7.扩大培养国际学生规模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引进和输出两个方面,除了上述引进措施外,教育冲出世界更是急需考虑的问题。今天的引进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今后更好地走出国界,到世界教育市场上发挥更大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里,大学的门是向全球所有人敞开的,主要院校的海外学生人数通常都在上千人到几千人。这对培养学生美国价值观、特别优秀的人才学成后为己所用、聚集教育经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留美学生在美每年消费70亿美元,已成为美国第五大"出口商品"。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官员也明确提出,要通过输出教育使本国教育事业获益。他认为留学生多少也是学校是否国际化,名气是否响的一个标志,同时又反过来可得到更多的社会赞助。
我国不少高等院校内目前基本都设有国际交流学院或外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不同程度地在招收外国留学生。但是由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和条件先天不足(包括社会化管理条件等),留学生规模一直不大。因此有必要在教育特区、特许学校和中外合作院校开放外国留学生教育,从世界范围招收学生。这将打破只有国际交流学院和留办才能从事留学生教育的惯例。事实证明上述院校在海外的网络和知名度要比国际交流学院及留办高得多,招生渠道和办法也多得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外国留学生大批到来的日子会提前到来,对此我们应有预料,并提前做好开拓准备。
8.建设国际考试中心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确立,国际上各种类型的能力测试应运而生,诸如外语水平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人才资格认定考试等等。所以国内外考试产业潜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外国各种考试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就是明证。为溃?夜?灿斜匾??⒁惶淄暾?墓?式逃?际蕴逑担?纬梢桓隹?判汀⒍嗖愦巍⒀Ю?敕茄Ю?纳缁峄??士际圆?怠4游夜?肿闯龇??梢允紫却庸?壹侗曜蓟?泄?河锼?娇际?SK入手逐步开拓其他考试项目。大幅度增加目前在海外的汉语考试中心数量,建立类似TOEFL和IELTS的国际汉语考试体系,为外国人士提供从事汉语教学、来华留学或以汉语为工作语言的资格证书,作为学习或聘用机构录用人员的依据。
国际考试中心和考官可采取国际通行的编号制度,经定期评估审核以决定编号的有效性。建立考官培训制度,考试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二种形式,允许考生在一定阶段的间隔后反复重考。这种考试具有社会涉及面大,考试人次数多的特点。同时,社会化考试必然会带动一系列助学辅导、教材编印出版、考务管理等系列服务,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英国藉欧洲议会议员澳森指出:在21世纪里,中文和英文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两种语言。他建议英国儿童应该从5岁起就开始学习中文。由此可见,学习中文将是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9.加速同国外的学历认定工作我国是讲究学历的国家,也是对高层次学历文凭控制较严的国家,学校只有在国家招生计划内发放的文凭才为国家所认可。然而,国家认可的文凭在国际上又有一个认可问题,学生在国外取得的文凭也有一个国内认可问题。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几所大学加入"太平洋地区大学校长协会"、"21世纪大学协会"等国际性组织,取得了学位互为认可的资格,很多院校的文凭都处于模糊边缘,得不到应有的对待。高等教育国际化将大幅度加强国际问人才培养的胶合关系,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学校,他可以在这里获得一张证书,那里获得一张文凭,也可以在多所学校取得学分而获得其中某校的文凭。因此,如果我们在学位、学分、证书互相承认方面没有突破的话,那就很难融人国际,不仅我国学生出不去,国际学生也进不来。笔者建议是否可以由国家主管部门主动出击,适当降低门坎,用层次对应的办法进行协商,扩大相互承认的范围。
1O.其他措施除了以上一些设想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手段促进教育国际化。通过网上招收国际学生,开发制作各种教学软件,出版图书音像资料等等。同时,运用光盘检索系统等先进教学研究设施充实国内的图书资源,形成一流的硬件环境,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最迅捷的国际信息。另外,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走出去,到境外去办学,跨国建校以扩大高校自身影响,拓宽业务,争取稳定的国际学生生源。
高等教育国际化将使人才资源的开发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是以本民族文化背景为基础,超越国家范畴,实行人才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流动配置国际化。这是一个"玩心计、玩竞争、玩利益追逐"的游戏。世界上没有挑战就不存在机遇,我们一定要象对待WTO那样早做准备,舞好"高等教育国际化"这把双刃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