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坛
●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应依靠内涵进步带动外延发展,而不是先搞外延拓展,让内涵被动拉伸来填充。
●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到高校方方面面的管理艺术,是校际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其根本在于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
内涵建设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主体——高校,同样面临着激烈竞争。笔者认为,高校之间的竞争最终要归结到内涵层面的竞争,内涵建设水平体现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高校的内涵建设,有些人可能觉得无从抓起,不如抓外延建设来得快、易出成绩。比如,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一些本不具备扩招条件的高校“实功虚做”,眼睛盯在外延上下功夫,以为盖上大楼就万事大吉了,追求所谓的规模效应。等到学生蜂拥而至,内涵建设跟不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学生的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实践证明,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应靠内涵进步带动外延发展,而不是先搞外延拓展,让内涵被动拉伸来填充。
笔者认为,高校内涵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是协调发展培育人才,它包括七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
第二,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科研水平是高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推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更是学校树立权威公众形象的重要方面。同时,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息息相关,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来保证,就不会产生高质量的科学研究。
第三,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学校可以少一点高楼,但必须要有大师。“名师出高徒”,师资队伍建设得好坏,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高校应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建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及开拓性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体系,按照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模式,建立稳定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人才建设既有高原又有高峰,错落有致,梯次井然。
第四,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学校教育“产品流程”的最重要关口,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志,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从生源质量上保持稳步提升的态势,主要指标应位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其次毕业生质量要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第五,国际化水平。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留学生教育的管理和改革,利用校内和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辟留学生教育市场,创办与国外合作办学机构,实现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持续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六,办学条件。办学条件要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但要分清主次。软件建设要始终保持在第一位,硬件建设以满足发展需要为限。办学条件改善的重点,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图书馆、实验中心等基础设施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努力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佳效益。要面向校内外进一步整合科研人才资源、产业资源,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实现教学、科研、产业协调发展,壮大学校的综合实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七,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工作态度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内涵、层次、品位、特质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制度的导向、校训精神的弘扬、校园建设成果的展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景点的建设等多种形式,努力造就具有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校风;倡导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诚实友爱的道德感情、诚信负责的行为方式;努力养成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富有人格力量的教风;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学风。
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到高校方方面面的管理艺术,是校际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上述七个方面作为高校内涵建设的基本内涵,是高校竞争最重要的七个要素。目前,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下气力抓内涵建设是一项摆在全体高教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拿出浑身解数打赢这场内涵建设之战。无论如何抓,归结到一点就是:内涵建设是高教事业发展的硬道理,谁掌握了内涵建设的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未来的发展权。(作者王明玉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