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中国大学评价》是国内第一个包括本科大学排名、专科大学排名、大学研究生院排名、科学研究排名、人才培养排名、学科门类排名、本科专业排名、研究生专业排名的中国大学综合排名;其完备而系统的评价体系,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大学的激烈讨论和广泛关注。那么,引起社会关注的广义的大学排名,究竟有哪些社会意义呢。
(一)引导学生择校。中国约有600所本科大学、400所专科大学。这些大学的学术水平、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相差甚远,如果仅凭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学经过包装的招生介绍,就是高教评估专家也难以作出正确判断,更何况从未填过高考志愿的考生。虽然目前社会上的大学排名并非尽善尽美,但总比连教育家都难以判断的招生简章更具参考价值,总可以相对准确地引导学生择校。其中与各大学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民间排名更值得考生重视,因为民间的排名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是主要为学生择校服务的。随着大学排名不断揭示和逼近中国各大学的真实情况,不要很久,中国的民间大学排名就可以准确地引导学生择校。
(二)引导资金流向。在政府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大学依然实行精英教育的形势下,政府和社会分配给高等教育的资源必须合理配置,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学排名有助于引导政府和社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限的资金流向优秀的大学。另外,中国的大学堆积了许多应用科学研发人员,而中国企业研究与开发力量却十分薄弱,如能将企业资金与大学科研力量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可以明显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大学排名有助于企业发现研发力量强大的学校。
(三)促进大学竞争。50年的计划教育使中国大学远离自主权,大学校长想多培养一个学生需要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审批。20年的休养生息使中国大学远离社会改革,今天的中国大学仍是理想的养人乐园。惧怕竞争、不思进取不是中国大学的个别现象,中国的大学没有危机感。引入大学排名从而引入竞争机制,是中国大学融入社会改革、争取办学自主权的有效途径;因为排名的先后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从而影响生源质量、经费数额、生活待遇等一切需要政府更需要社会支持的资源。面对这些利益攸关的资源,学校不得不奋勇争先。若干年后,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不思进取的大学应该象不思进取的企业一样不复存在。
(四)吸引国人关注高等教育。大学的深不可测,常使公众敬而远之。但每年一次的大学排名的亮相,又不可避免地引起社会公众的焦点讨论,国人在对众多大学“真不得了”和“不过如此”的评判过程中,无形中拉近了大学和公众的距离。大学排名实在是教育行政部门推销高等教育、争取社会资源、吸引上级和国人关注高等教育的最好广告。
(五)动态地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大学排名不只是仅仅给大学排出先后次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常暴露出学校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年一次的大学排名所形成的排名轨迹,可以动态地反映特定学校的发展规律。认真分析各指标的强弱和相互之间的影响,能够准确地找出学校的发展潜力,甚至找出学校对社会的参与程度和与社会的关系。大学排名揭示的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还可以供各级政府决策时参考。
笔者深信,随着社会的认同和国人认识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大学排名最终将有效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优秀的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在竞争中会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参照指标。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联系电话:0755-25964446 0755-83460023 0755-26501859
E-mail:wushulian@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