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教育改革。然而都明白,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现者,没有师资的质量就没有教育质量。因此,都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对提高教师素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品格素质。各国都重视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文明行为的修养,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热情、坚定、同情、关爱、耐心、自制等品质和献身未来的职业理想。如英国有《把学校办得更好》白皮书中就提出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法国强调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美国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等。有的国家还规定教师就职宣誓制度,以表明忠于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责。
2、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其内容包括科学、哲学的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等。如英国要求教师必须精通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课程领域;教师必须经过课程教学的培养和实践等等。
3、教师的能力素质。日本强调教师要有五种能力,即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指导能力,对学生强有力的生活、就业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教育管理的能力,独立的自修能力。当然不同国家对能力的理解侧重点会有不同,如法国招聘教师注重教师的上课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指导学生能力。美国要求教师要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有些国家则强调对未来的开拓创造能力等。
4、教师的身心素质。好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缓冲各种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同时要具备健全的体魄与旺盛的精力、坚毅的耐力以应付艰苦的、长时间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日本教师甚至认为身体素质是第一位的。
不过衡量教师体质因素不能仅仅限于狭窄的“身体健康”概念,还应包括感知的灵敏度、注意的集中度、工作劳动的承受度等。
综上所述,可知国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有些方面很值得我国借鉴:
1、要改革师范教育,逐渐提高学历水平。世界发达国家都重视对师范生的“学术性”培养,更多地由综合大学教育系担负培养任务。并强调中小学教师必是大学本科毕业,或硕士、博士研究生。当然,根据我国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实际情况,延长师范生在校时间或中小学教师皆达到大学本科学历水平、是不现实的。但拓宽,师范院校课程、知识领域,并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是可行的。
2、要严格教师任职许可制度。有些发达国家并不是师范生一毕业即可获得从教资格,而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见习、考核,这点很值得我国借鉴。即新任教师不仅先接受职前训练,而且必须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否则,学位再高也只能当助理、代理教师。同时,要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各级各类教师资格证书制,包括普通与临时两种证书。普通证书又可分一组、二级证书,并把证书与学位、能力结合起来。
3、要全面深入地推进教师在职进修。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师的在职培训,体现了在职培训的立法化、制度化;进修目标的多元化、立体化;进修内容的多样化、系统化;进修方式与渠道的灵活性与便利性。对于我国来说,建立一套系统化、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并用法律加以保障,是切实可行的。
各地可因地制宜,尽量创造条件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切忌形式化,以保证和提高培训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