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0日电
“明年乃至今后几年,高中升大学考试录取率不会有很大的提高,甚至有可能下降。”
几天前在苏州举办的“21世纪教育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在题为《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报告中关于未来高考的预测性分析,引起了媒体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极大关注,也让众多家有考生的家长觉得“心头顿时紧了一下”。
当记者电话打到李司长办公室希望他谈谈对上述信息被公开披露的想法时,李连宁司长回答的语气很平静:“我是有意识地通过论坛将这个信息透露出去的,希望全社会都来正确地引导舆论。”
李司长告诉记者,透露这一信息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今年一些应届高中毕业生明明已经被大学录取而不去报到,准备复读以期明年再战这样一种盲目的心理。
李的所指不是没有依据的。
今年南方某省有6万考生上了分数线,却有1万考生放弃升学回校复读。不久前,记者在山西运城亲眼看到一所省重点高中的复读班,不大的教室里密密匝匝地挤着83名复读生,课桌已经摆到了黑板跟前,每一个学生的空间都很小。近日媒体报道浙江武义县某化工厂苯泄露殃及隔壁学校,中毒的500多个孩子都是复读生。
可能有人总以为高考的机会无限,但李司长却认为“形势相当严峻”。他介绍说,“十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面临巨大压力,仅就高中阶段而言,一方面,入学高峰已经到来,毕业生人数将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连续几年的扩招,高校已处于超负荷增长阶段,不可能再大规模扩招,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如果对这种趋势不了解、不把握,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他提醒说,明年是高中扩招以后第一年招生,需要特别注意。
“选择什么时候高考,选择怎样的学校,是学生个人的权利,教育部门为什么要对复读的问题明确加以限制呢?”针对记者的疑惑,李司长解释说,“这里所指的‘限制’概念仅限于公办学校的高考复读班。因为高中生入学高峰已经到来,要保证更多的人受到高中教育,不能说一个学生在公办高中已经接受了3年的教育,还要留在这里再继续呆下去,这等于侵占了别人应该享有的教育资源。同时,复读生的增加,给应届毕业生带来的压力也会增大,这显然也是不公平的。因此要从政策上限制公办复读班,将其逐步压缩甚至取消。当然,具体操作还要有一个过程,对西部、东部和中部也还会有一些区别。”
对这条信息,社会上评论不一。一位家长说,“这种提醒真是很有必要,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家长不能获知正确的信息,很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那可就误了孩子的大事了。”北师大一位教育社会学的硕士对教育部门能够披露此消息持肯定态度,她认为,“政府有必要给大众以理性的引导。信息不论好坏,人们最需要的是能够得到真实的信息”。
当然,也有人抱怨并质疑,“这种信息应当早点披露,开学都这么久了,才说限制复读班的事,管什么用啊?再说,办复读班,对学校是有利的事,既能多挣钱,还能提高升学率,想限制就限制得了吗?”
众多民办学校则认为此信息是“利好”消息。一权威专家分析,从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公办学校招生偏紧,民办学校就有了机会和空间,二者此消彼涨,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一些持乐观态度的专家指出,家长和学生大可不必因此紧张。一般意义上的高考录取率,是指每年经国家统一考试,被国家普通高校录取的学生与应考学生的数量之比。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合作办学、利用社会力量多渠道办学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从发展的观点看,高考录取率这一概念在将来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用学生毛入学率或高校招生的实际增长率的指标,对事业发展的评价可能会更准确一些。目前,我国已开始有一定数量的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社区大学也很方便,关键是观念要转变,非清华、北大不读、非公办高校不读、非读完大学才工作这样的观念要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