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新式班规”引发教育争论
2002-04-02    记者 谢念

字体大小:

  贵州省贵阳市某中学高一(9)班的学生们,最近对一条“班规”的实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今年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班主任彭老师“会同部分学生干部”,制订了一系列“班规”,其中一条是叫学生“投票选举”课堂纪律差的同学,每周一次。到3月中旬,选举已进行了两次,第二次票数最多的前三名同学,被公布在教室墙上,第一名则被安排坐到了后排的特殊座位。

  这种做法在班内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正反两面的意见各执一词。

  持反对观点的同学认为,上述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而且造成了同学之间互相猜疑和不信任,大家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当选者总是怀疑谁投了自己一票。

  一位女同学委屈地反映,自己上课从未因讲话被老师点过名,却上了第二次名单,说明选举的公正性很难保证。为此,她曾向彭老师提出,结果反而被叫到办公室训了一节课。

  有当选的同学称,他们上课时受到个别任课老师言语间的冷嘲热讽,精神压力较大,甚至想到了转学。

  有些同学投书当地媒体,一家报纸以《全班投票选“差生”“丢脸式”教育引发争议》为题作了报道,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

  然而,也有同学持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位同学说,老师的做法确实有点伤害学生的自尊,可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对抓课堂纪律效果很好。

  另一位同学更表示,老师这样做,是为了整个班级的荣誉和保证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非单纯针对某个同学。这位同学说:“我十分赞成和支持”。他觉得那些向媒体投书的同学,自己没有做到自立、自律,也没有控制、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恶人先告状,毁坏了班级的声誉。

  彭老师和该中学一位姓唐的副校长接受采访时,都称所谓“丢脸式教育”的说法纯属杜撰。

  彭说:“扣这种帽子,我不能接受。”他解释,班上有的同学自控能力差,上课讲话特别多,任课老师和其他认真听课的同学意见都很大。

  “上学期,我主要强调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因此打算利用新学期开学,发动同学们自我管理。鉴于课堂纪律发现问题最多,而同学间当面又不好指出来,就让大家写纸条指认,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写,怎么能说是‘选举’呢?”

  他强调:“第一次的名单并未上墙,第二次一位同学被调换座位,也是他家长的要求。”彭老师还说,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排名,他没有公布,而是分别单独找成绩好或差的同学予以鼓励,一起订目标。“如果我是一个不尊重学生自尊、搞所谓‘丢脸式教育’的老师,会这样做吗?”

  采访中,有老师告诉记者,“新方法”实行后,课堂纪律确有明显改善。

  一位老师说,现在当老师太难了。上课时学生讲话,你点不点名?如果被点了,算不算丢脸?如果打多次招呼不听,让他(她)在旁边站一下,这又算不算丢脸?管多了会受到指责;不管,作为一名教师良心上过不去。难道素质教育就完全排斥惩罚性措施?

  对于这个“新式班规”,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系王洪礼教授认为,彭老师的做法是一种探索,至少表明了他努力想办法搞好课堂纪律,动机无可非议。至于效果,则应当具体分析。

  王洪礼教授说,这种做法,可能是借鉴了一些单位开会让迟到者坐迟到席的做法,遗憾的是,没有考虑到青少年还处在性格形成阶段,心理、生理都与成人不一样。这种做法,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一是他(她)表面上虽然不讲话,但是因此背上心理包袱,上课反而更听不进去;二是也许会使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总是盯着别人;三是会为学生发泄彼此之间在其他方面不满提供机会……

  王教授还认为,素质教育有无一定惩罚性措施、是否让学生丢脸,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本质上要以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主体共同发展为目的。说到底,课堂纪律的改善,最终要靠提高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是丝丝入扣的事情
· 家长会,怎么开?
· 写字教学也是素质教育
· 素质教育:一种新的价值观
· 培养人性是教育的最低标准
· 管的边际与放的限度
· “四书五经”走进小学课堂
· 海南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
·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