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今年网上备战高考 与特级教师面对面
2002-04-11    曹茜

字体大小:

  今年是全国各省高考统一实行“3+X”的第一年,新一轮高考制度正引发一个崭新的市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买光盘备考、上网查找3+X考试规律和复习方法已成了今年最时髦的备考方式。据报道,自去年以来,《清华同方“3+X高考”高分宝典》光盘销售量就一直居高不下,而仅在寒假期间,中国名师教育网就创造了12万次的超高点击率。

  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考前惜时如金,网上的高考复习内容量大、新颖、方便快捷,又有在线解答,所以只要有条件,同学们都愿意选择这一途径。专家预测,随着高考一步步逼近,各教育网站的点击率还会有所增加。

  上网备考与特级教师面对面

  有关统计显示,在目前的互联网用户中,中学生占的比例大约有一半,如北京和上海,家庭拥有电脑的中学生已超过了半数。显然,新一代的高考生已经完全具备了使用这种全新备考模式的“硬件”要求。

  过去,学生们备战高考都是通过传统的书籍、录像带等媒介获取信息,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弱点就是无法实时、交互式地快递最新的高考考试信息和资料。而互联网却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正好可以弥补其他媒介的诸多不足。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使用,老师与学生就能在同一个平台上直接对话,形成了一种教与学的新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比如,以备考“3+X”高考为主的内容网站——中国名师教育网,学生只要用鼠标点击该网站,就会看到一个“高考全程备考服务体系——高考直通车”,能以第一时间了解“3+X”最新信息、各地模拟试题以及高考题库、专题讲解,又能与平时见不到的名师提问交流。有千名各地名师陆续在线答疑,只要上网,每周都能听取2位名师的讲解。因此,该网站的点击率目前还在一路像飙升,这既显示了网络互动式学习的巨大影响力,也引发了一场新的备考方式的革命——网上备考。

  专家们分析,由于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一代高中生更乐于接受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以网上备考的新方式应对新高考的办法,将会成为今后一批批高考生的常规手段。

  用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学习

  据一份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有电脑的居民家庭调查研究显示,71.9%的居民家庭有教育软件,而在未来几年内打算购买教育软件的家庭达69%之多。这份调查显示了教育软件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一需求也为教育的电子化、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与西方各国相比,我国的教育软件做得并不尽如人意,搞教育的和搞软件的往往是两拨人马,生拼硬凑出来的教育软件自然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软件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成熟的教育信息市场要求教育软件体现名师团队效应,像市场上热销的《清华同方“3+X高考”高分宝典》光盘,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综合研究所,由国家考试中心的研究人员准备软件内容,这样一种研发模式保证了软件的权威性;教育研究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的条件,比如说物理、化学、生物要综合,同方光盘把三个学科的权威老师团聚在一起开发,体现了软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他们的多媒体教学光盘,更是在一张小小的光盘上,容纳了海量的基础教育信息。

  在信息化的社会,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信息化的。每一张教育光盘应该推出的都是一种教育信息化的思想。在学习方式、考试制度不断改革的今天,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谁掌握了最新的学习技术,谁才会走在最前列。就像现在人们常说的,谁最先感受变化、适应变化,谁才能最终得到新鲜的奶酪。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安徽致信30万高考考生及其家长:请放心考
· 朱善璐:“非常高考”是否可以万无一失
· 广东十大措施抵制高考腐败及“说情风”
· 宁夏已取消15人在宁夏的高考报考资格
· 江西推出个性化高考专题气象服务
· 吉林:家有高考生 领导须回避
· 辽宁高考彩排 专家会诊考生心理
· 广东高考全面实行网上辅助评卷
· 四川今年高考期间取消巡考 实行考前督查
· 河南今年高考考场设置普通考场和隔离考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