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性教育 走出荒漠
2002-04-25    杨文宇文苗斌

字体大小:

  “早恋对于中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现象,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呢?我和同学做了调查,居然有85%的开始‘你侬我侬’。今年6年级就开始了一阵‘写情书’的热潮,有的同学甚至说‘我觉得写情书真好’……同学们的成绩在慢慢地下滑。其中深受其害的还有我的几个好友。男女生相处长了,会出现日久生情的现象。下课时,‘你喜欢谁’成了聊天的话题。学校门口,《花季少女》、《阳光女孩》成了小学生的必读课本。那些编写人员的乱写、瞎写,什么爱谁谁,都是为了骗钱才写的,他们把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心理掌握得一清二楚,我们是真正的受骗人!我想请老师、家长和叔叔、阿姨们重视身边小学生的早恋行为,给我们一点教育和关心。让早恋远离学校吧!”

  上面是昆明南站铁小一位没有署名的小学生给本报寄来的信,捧着它,编辑记者们传阅了几遍,心里颇不是滋味。滞后的性教育已成近期媒体普遍关注的话题,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采写这组报道的时候,喜闻我省首套《性健康教育》教材将在秋季进入中小学生课堂……

  懵懂性知识来路多不正

  一段时间以来,昆明一直流行着一部日本20年前的成人动画片《蜡笔小新》,剧情里毫不避讳的来自5岁儿童的超前性心理,本来是供成年人的消遣,但是记者在几次参加各小学的活动时,却频繁听到各个年级的学生模仿主人公小新说话的声音。孩子们对于记者“为什么你们会看这部动画片”的问题用“流行嘛”一语带过。采访家长时,他们许多都表示根本不了解剧情,只听说是动画片,就毫无戒备地掏钱买下。有个家长无意中听到剧中的对白,警惕起来,不顾孩子的哭闹将整部剧集锁起,可几天后却发现孩子手捧《蜡笔小新》漫画书看得起劲。

  在各学校门口,小书摊引得学生驻足,这其中翻阅率较高的是工笔画封面的爱情小说和杂志。而一段时期在学生间流传的口袋书内容更为大胆,很多学生私下里表示大开了“眼界”。一位妇科医生不无忧虑地指出:“从非正常渠道得来的性知识许多都是错误的,比如性疾病的传播,性疾病的治疗等。”某中学初三学生小刘说,他是从日本淫秽卡通片里学到什么是“性虐待”和同性性行为的。他还得意洋洋地出示了两张分别名为“遗作”、“臭作”的卡通光盘。他说这是他的珍藏,里面甚至提及“性虐待”的方法。而提起学校的青春期教育课,他似乎很不屑,“讲得不清不楚,而且我早就懂了”。

  过早的接触,催促性心理成熟是当代学生们性问题早出的主因。电视里频繁的各种玫瑰之约的男女速配,让孩子幼小的心里就种下当一个男人遇见一个女人的心情;被孩子们喜爱甚至是崇拜的“小燕子”,也已在笑容和眼泪中谈起了天雨地火的恋爱……刚上小学的培培热情地投入到这样的剧集里,她妈妈无奈地告诉记者,孩子有天不经意地说班里有个男生的目光和剧中男主角的一样深情。

  课本蜻蜓点水教学遮遮掩掩

  精神生活的丰富,给现代学生的感官刺激是促成学生们性早熟的外因,同时,大量营养液、补品,和包括“肯德基”、“麦当劳”等许多食品和饮料含有的激素,从医学上讲,也“催促”着孩子性早熟。我国资料表明,目前初中一年级女生中月经来潮的占全体女生的57.0%;初中二年级男性中59.3%已有射精的体验。

  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的传统教育还在沿袭着不变的轨迹。记者采访有关教育部门时,教材科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在小学阶段学校每周有健康课,但是涉及有关性生理方面的内容只有一个课时,且经常是让学生自修;在中学,这方面的内容归在了生物课上,其中只有初三的《人体生理卫生》课专门讲授人体,生殖系统也只占一个章节。在全国心理教育的示范点昆明市东华一小,虽然该校的心理教育已站在全国的前沿,但在性教育上仍未触碰。昆一中团委书记、有着16年生物课程教育经验的李红老师告诉记者,十多年来,这方面的教材变动不大,除了按教材授课,各校还会搞些各自的特色心理教育,但苦于没有教材,尚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在讲授《人体生理卫生》课的生殖系统一章时,还会男女分开教学或直接由学生自学。一位知名学者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性教育应包括性生理、性纯洁、性道德、性保护等必要内容,但在现有的教材中对这些都是蜻蜓点水。就此有关人士总结,目前出现的孩子性知识贫乏和性恐慌意识现象,与性教育开展得太晚,对孩子早熟来说显得滞后有关,而且性教育开展得不够“透”,陈旧的内容,主要停留在健康教育的层次上,对成孕、性生活等知识遮遮掩掩,有中学生戏称:“我们知道的老师就教,我们想知道的老师却不教。”

  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如此,大学生们也一样。采访了几位大学生后,记者得知大学虽开有《心理健康》课,但也没涉及性的有关内容,而一本入学时就发的自修《大学生生理健康》教材和初中的《生理卫生》无异。有个女学生告诉记者,她初恋时第一次发现和男朋友在一起身体发生了变化,心里很紧张,找来该教材看,却什么也没写着。走入社会后,成年人的性教育就归结到了婚前领取结婚证的速成培训班,一些年轻夫妇表示,几天课都是聊天过来的,实质上就是为了顺利领到结婚证。

  家长讳莫如深孩子困惑迷惘

  从学校无法获得完备的知识,作为成长教育的另一领地———家庭,更是性教育的荒漠。中国传统教育使得成年人对此讳莫如深。更发人深思的是,一部分成年人自身就是性教育的遗忘者,被采访的家长俨然两个分水岭,一部分表示不好意思和孩子说有关性的话题,有的倒是爽快地回答:自己都是半瓶醋,怎么教孩子。另外,随着现代婚姻的越来越脆弱,单亲家庭现象愈发普遍,性教育跟不上的问题在这些家庭就更显突出。一位中学班主任告诉记者,单亲的孩子无法开口向家长了解正常的生理常识,只好由学校在估计普遍发生的时间将女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讲解,但是男生就成了空白地,由于个体生理时机差异,这种专向课程的授课效果也不尽理想。

  家里、学校里获得的知识有限,孩子们能从社会上获得的帮助就更少了。受传统文化观念和代际关系的影响,这样一个庞大的、处于性生活活跃期的群体的性健康需求却常常被人忽略。昆明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向记者介绍,在传统的医疗卫生体制中,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处于儿科、内科和妇科“三不管”地带,被称为“医学孤儿”。在我国传统的分科方式中,14岁以下看儿科,14岁以上看妇科,但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青春期综合症以及心理问题却不知去哪里看。记者在教育部门了解到,昆明专设有青少年健康所,但与健康所联系后才知道,他们主要从事的是学生的流行疾病防治,而不能给学生性知识方面的帮助。

  教育迫在眉睫期盼社会认知

  教育机制跟不上趟,老师占了很大的因素,不论褒贬,老师永远是站在教育最前线的人,身处其间的他们怎么看待现有的性教育呢?

  教者态度正确,孩子也能正视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昆一中的李红老师对此颇有感触: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给了自己较同龄人更完备、科学的性知识,不遮掩的科学认识给了她正确的认知态度。教学多年,李老师从不赞成讲到所谓敏感章节,采用男生女生分开的遮掩教学,“实际上课上完了,同学就互相打听各上了什么内容,分开授课有何意思,本来正常的事被搞得很神秘。而当我在全部学生面前坦诚地讲述女孩的初潮和男孩的遗精时,没有唏嘘声,这本来就是我们身体的知识,对异性的了解也是以后婚姻生活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树立这方面的正确态度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李老师介绍,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2000万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年龄普遍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前4到5岁,婚前性行为也日益低龄化。目前,我国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少年已达3亿之多,属于性病传播的高危人群。教授者也有责任理直气壮地在校园开设“性教育”课,普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性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爱滋病的传播。这比传统意义上的生理性教育更迫在眉睫。刚刚出国考察的李老师对国外的已上升为实际能力的培养很是赞赏,“小学生被带到产房亲临分娩,让孩子对父母的含混回答不再好奇。当我们还在探讨该如何编辑合适的教材教授性知识时,国外已经注重性知识实际问题的实在解决了。了解与保护并重,这是学生需要的,也是他们能正确对待的。”

  教育需要社会整体环境的配合

  联系到云大的石鹏飞教授采访这个话题时,石教授刚看到一个不接受他授课的学生的大作,他无奈地表示人们常用道德判断掩盖真理判断的习惯,使得性知识作为一门学问,就是在大学这样的环境里也难为人们正确接受。

  性教育在文化氛围浓郁的高校开展如履薄冰,是人们认识态度的不健全,过分的神秘化反倒使原本属正常的生理知识变了味,让人一谈到性就和“黄”联系起来。性教育本身应更多的从性文化角度灌输,性教育是门学问,学校在这方面应有通达、开放的态度。在西方同样有经历了从回避到现今开放的过程。性教育不仅是某个阶段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共同认知的话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学会容忍
· 湖南力保灾后按时开学
· 基础教育最需要什么
· 教育专项调查:性教育学校家庭一起抓
· 性教育调查研究:中学生最关注婚恋教育
· 北京海淀征订教材 初一高一必修性教育
· 中学生的电话粥在煲什么
· 中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金正式启动
· 互动式教学 北京海淀中学性教育正式开课
· 课桌上的情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